談一談關於跑步

對於跑步的人來說,最難克服的就是“腹部痛”和“胸部痛”,其中,這兩種疼痛又分很多種不同的感覺,總之就是“腹部難受”和“胸部難受”。這是剛剛開始跑步的人必然經歷,也是很久不跑步,再又重新開始跑步的人的必然經歷,如若跑兩週左右適應之後,這種腹痛或胸痛的感覺一定會有顯著減弱甚至消失。對於非專業跑步者來說,如若能夠克服“腹痛”和“胸痛”,那將非常不得了。

跑步速度,一般認為影響因素是步幅和步頻,步幅*步頻如果能達到最大,才是速度最大。然而,增大步幅,步頻勢必下降;增加步頻,步幅勢必減小,這是必然的,能做到步幅大,步頻也快的,那將是飛人。都說如果蘇炳添的步幅要是有博爾特那麼大就好了,蘇步幅大了步頻會有所下降。

事實上,影響跑步速度的除了步幅和步頻,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力量。從物理角度來講,步頻*步幅確實就是速度的整個影響因素,但是,人類跑步運動畢竟是一個極複雜的物理運動,步頻和步幅如果是外在的力,那麼,力量就是人體內在的驅動力,能驅動步幅和步頻的乘積最大化,也能增加速度的保持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