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與生活 數據告訴你秋燥有多「燥」

數據告訴你秋燥的日子有多少

秋天不冷不熱,是個愜意的季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的日子居多,也有的地方“天無三日晴”,秋雨綿綿。不過,秋季還有一種感覺就是乾燥:皮膚幹,抹幾層都沒用;眼睛也幹,看電腦時間長了就累,更有甚者,嘴巴還腫成了“香腸嘴”,全身發癢撓到停不下來......中醫上也稱為秋燥。那麼,從氣象上來分析,秋天是不是一年中最乾燥的季節呢?我國哪些城市的秋天最乾燥?人體為何會有秋燥的反應?且看小編為你分析分析。

為了統計秋季的乾燥程度,我們把日最小相對溼度≤30%的情況,定義為一個乾燥日,也就是空氣中水汽含量相對較少的日子。從氣象意義上各地入秋的具體時間和秋季長短嚴格來說是不同的,難以直接對比。為了方便比較,我們按照人們比較習慣的傳統的季節劃分法,選取了9-11月這個時間段來代表秋季。所以,以下的數據統計結果,就是1981-2010年9-11月這個時段的總體乾燥狀況分析。

那麼,在這三十年中,9-11月各地乾燥日有多少呢?看看下面這張圖就明白了。

气象与生活 数据告诉你秋燥有多“燥”

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級地面氣象站基本氣象要素日值數據集(V3.0)

總體來看,秋季我國北幹南溼的分佈十分明顯。其中最乾燥的地區要數圖中大紅色的區域——北方西部地區和青藏高原,比如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青海、甘肅、內蒙古以及西藏的部分地區,秋季乾燥日數達75天以上。而我國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處於圖中的黃色區域,秋季比較溼潤,乾燥日數小於10天。四川東南部、雲南南部以及海南等地秋季乾燥日數小於1,也就是說,這些地方日最小相對溼度≤30%的情況,平均而言連一天都不到。

气象与生活 数据告诉你秋燥有多“燥”

具體到大城市來說,全國秋季最乾燥的省會城市是拉薩,平均有65天,其次是北京、西寧、呼和浩特、銀川等幾個北方的都會城市。其中第二乾的居然是北京,這一點小編在數據分析出來前沒有想到的,看來北京的朋友9~11月份要多注意防燥方面的身體調養。

而全國秋季最溼潤的省會城市前三甲當數海口、重慶、成都了,多年平均秋季乾燥日數分別為0天、1天、1天。

不是感覺燥就最燥

通過這次的數據分析,我們還得出了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秋季並不是一年中最乾燥的季節。如北京、石家莊等城市冬春季節都比秋季乾燥;而哈爾濱、長春、瀋陽等城市春季最乾燥,秋季次之;昆明、西安、成都等地秋季多雨,所以比較溼潤;烏魯木齊最特殊,最乾燥的季節不在冬春,也不在秋季,竟然在夏季,主要是因為夏季此地氣溫高,蒸發大,加之降水較少,所以相對最為乾燥。

气象与生活 数据告诉你秋燥有多“燥”

秋天為什麼人體會感覺燥?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冬春季乾燥日數比秋季都多,但為何人們往往感覺秋季更燥?

這主要是因為在夏秋的交替季節,很多人尚未從夏季炎熱潮溼的天氣中適應過來,飲食也沒有調整過來,就很容易出現“燥”的症狀,而到冬季或者春季,人體已經適應了乾燥的環境,所以燥的感覺沒有秋季明顯。

气象与生活 数据告诉你秋燥有多“燥”

另一方面,秋天比夏天干燥,這在夏秋過渡時期表現得特別明顯。從氣象學的角度來分析,就算是持續晴好天氣,秋天和夏天的乾燥程度也會有區別,主要是因為影響天氣的系統不一樣:夏天,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副熱帶高壓影響;秋天,“盤踞”上空的則是大陸高壓。夏天,降水相對充沛,盛行偏南風,偏南風將南部海域的溼空氣帶入我國,所以溼度往往較大。秋天,冷空氣活躍起來,吹的多是偏北風,從北方過來的風通常更幹,所以越吹越幹,人們會感覺燥。

秋燥是如何傷人的?

秋燥往往讓不少人出現頭痛、流淚、咽乾、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這是由於體內津液在夏季過多地發洩之後,各組織器官均處於缺水狀態,再遇涼風刺激所引起的,醫學上稱為“秋燥綜合徵”。

气象与生活 数据告诉你秋燥有多“燥”

秋燥嚴格來說不算疾病,只是人體一種不舒服的狀態。如果不加以預防,乾燥也容易進一步引起流感等疾病的多發。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曾於2007年研究發現,室內溼度高,流感病毒傳染力差。

研究人員將室內溼度控制在23%以下一個小時後,發現70%~77%的病毒顆粒都可以保持自身的傳染性,但當溼度增至43%時,僅有14%的病毒顆粒具有感染細胞的能力。也就是說,在高溼度環境中,大部分病毒都會失去感染的活性,人們也更不易得病。

而當室內空氣溼度低於40%的時候,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同時容易誘發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秋燥多喝水就行了嗎?

有人說,秋燥無非就是缺水,多喝點水不就行了嘛。事實上,只喝白開水尚不能起到充分補水的作用。古人云:“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換言之,僅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雖然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但對秋燥的預防確有一定效果,大家不妨一試。

气象与生活 数据告诉你秋燥有多“燥”

預防秋燥通過食療比較方便,要抓住“食機”,多吃潤燥清肺的菜:如紅棗、山藥、蓮子、梨或蘿蔔、銀耳、百合、南瓜;少吃辛辣燒烤類食物,如辣椒、生薑、大蔥、生蒜、花椒等;少吃生冷的瓜果、油膩的食物。有些水果也可以潤肺清燥,如梨、柑橘、柿子、石榴、葡萄、大棗、荸薺,體質虛寒的人可以把水果燉熟了吃。不習慣調整飲食的朋友,還可以通過加溼器來緩解乾燥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