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灰黴病發生趨勢越來越重,科學防治刻不容緩

葡萄灰黴病發生趨勢越來越重,科學防治刻不容緩


灰黴病
葡萄灰霉病发生趋势越来越重,科学防治刻不容缓

葡萄灰黴病俗稱“爛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主要為灰葡萄孢。葡萄灰黴病是目前世界上發生比較嚴重的一種病害,且發生趨勢越來越重,隨著病原菌對傳統藥物抗性的產生,防治壓力越來越大,必須重點防治!

一、症狀

花:花序發病後軟腐並萎蔫,甚至整個花序壞死;

果:果粒發病出現褐色的褪色斑點,病斑果皮易裂開,果皮易與果肉分離脫落。溼度大時,病斑處出現灰色黴層,晴天較干時,腐爛病穗逐漸失水萎縮、乾枯,儲藏器病斑溢出黃褐色粘液,病斑會長出鼠灰色黴層;

葉片:一般從尖端出現淡黃色“V”字形病斑,隨後病斑向內擴大,顏色由黃褐色變黑褐色,邊緣不規則,病葉下垂或乾枯,表面生有少量黴狀物;

莖(嫩梢):出現水漬狀小斑,後期發展成橢圓形病斑,病斑上有灰褐色黴狀物。

葡萄灰黴病發生趨勢越來越重,科學防治刻不容緩

二、病原物

灰黴病病原物為葡萄孢屬真菌,主要包括灰葡萄孢(為主)、橢圓葡萄孢、蔥磷葡萄孢、鬱金香葡萄孢等,關於其生物學特性,影響該屬真菌生長髮育的主要因素有溫度、溼度、光照、碳氮源(營養物質)、PH等。

溫度:多項研究表明,2—31℃,該屬真菌均能生長,而最適溫度為20—23℃。當溫度達到50℃,1小時,該菌屬將會致死,溫度降至0℃以下,菌絲的生長將會受到抑制,但並不致死,即使繼續降至-4℃,14天后,菌核依舊能夠百分之百萌發。另有研究表明,其他條件適宜(溼度、PH、多肽營養基),當溫度達到30℃時,灰葡萄孢雖不致死,但也無法產生分生孢子。

溼度:

該菌屬生長髮展對溼度要求較高,當相對溼度為80%以下時,菌核不萌發,萌發所需溼度為85%-100%,適宜萌發溼度為92%-95%(大氣溼度)。在土壤中,土壤含水量低於25%或高於40%,菌核均不能萌發,當土壤含水量為30%時,菌核萌發僅需一天。

葡萄灰黴病發生趨勢越來越重,科學防治刻不容緩

PH:研究表明,當PH為3-11時,該菌屬均能生長,而PH為4-6時,孢子萌發率最高,PH小於1或PH大於11.5,孢子不能萌發,最適生長髮展的PH為6.0。

光照:連續的光照有利於菌絲生長和產孢行為,在遮光黑暗條件下,菌絲的生長和產孢行為將受到明顯的抑制。

碳氮源:碳氮源為該菌屬生長髮展的營養物質,該菌屬利用效率最高的碳源為葡萄糖,其次為蔗糖、甘露糖。精氨酸、牛肉膏、蛋白腖為該菌屬最適氮源物質。

三、致病機制

侵染過程為:傳播-寄附-識別-寄生(侵染)-發展-再侵染

該病菌傳播至寄主上,特異性識別後,首先穿透角質層(大多數寄主角質層很薄),隨後面臨第一道屏障-細胞壁,該病菌產生胞壁降解酶來降解細胞壁上的細胞壁多糖,並以該多糖為生長髮育的主要碳源物質,進行生長髮展再侵染。在此過程中,該病菌主要產生兩種果膠酶,果膠甲基酯酶(PME)與果膠裂解酶(外切形)(exdo);兩種纖維素酶C1與Cx(分別為纖維素酶的最初作用與第二步作用酶,纖維素酶大體共分三種);一種蛋白水解酶;植物激素(脫落酸為主);毒素(該類毒素抗逆性強,對組織毒害作用大)。這些物質分別通過不用機理對寄主產生不同生理影響,導致寄主組織破壞、腐爛、死亡等。

葡萄灰黴病發生趨勢越來越重,科學防治刻不容緩

四、發生規律

該菌屬以菌核、分生孢子、菌絲體隨病殘組織在土壤中越冬(抗逆性很強),待明年條件適宜,菌絲體、菌核產生分生孢子,隨氣流或雨水進行傳播,傳播至寄主後,達到合適條件,孢子恢復活性,開始侵染活動。
每年第一次侵染為對花序、幼葉、嫩莖的侵染,當溫度達到15℃以上,溼度85%即可發病,而溫度20℃以上,溼度達到90%,病菌將會迅速發展,發病嚴重。同時,病菌在病殘組織上繼續形成新的分生孢子,繼續傳播,進行再侵染,該病菌可重複侵染。該病誘發的主因為低溫(夏季低溫)、多溼、傷口。因此,一般來講,花期坐果期,如遇氣溫偏低、多雨潮溼天氣,將會導致灰黴病的大發生;同時,穗型較近相互擠壓,也是誘導病菌侵染的重要原因。該病菌在葡萄生長季節有兩次發病高峰期,第一次為花前及坐果期,第二次為著色成熟期。

五、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合理密植,做好通風透光;合理灌溉,忌大水漫灌;做好疏粒工作,避免果粒擠壓;合理負載,品種定畝產,畝產定株產,株產穗重定穗數,穗重粒重定粒數。

葡萄灰黴病發生趨勢越來越重,科學防治刻不容緩

化學防治

灰黴病病原菌的抗性是加大灰黴病防治壓力的主要原因,目前來看,很好的殺菌劑有氟啶菌酰胺、啶菌惡唑、咯菌腈(除殺菌效果好外,抗性較小),較好的有環酰菌胺、嘧菌環胺、啶酰菌胺等,腐黴利、嘧菌胺、嘧黴胺、異菌脲等防治效果也不錯,但都已產生不同程度抗性,其他藥劑多菌靈、甲託、甲霜靈、百毒清、福美雙及三唑類、甲氧基丙烯酸酯類等對灰黴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建議在化學防治上,選用不用作用位點的藥劑輪換使用,減緩病菌抗性產生,同時結合代森錳鋅、三乙膦酸鋁等保護藥劑,提高防治效果,也可兼用哈茨木黴菌、鏈黴菌等拮抗菌種對灰黴病進行防治,效果很好。在打藥時間上,重點花前、幼果及著色期,同時注意葉面鈣肥的補充及氮磷鉀肥的及時供應,提高樹體抗性,提高果實表皮厚度及細胞壁抗病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