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我棚裡的番茄得了灰黴病,藥也用了,但就是控制不住,怎麼辦啊?愁死了!”一個群友在群裡問。

“你用的什麼藥?”另一個群友接話。

“用的就是專治灰黴病的藥劑,也有用,但就是控制不住”。

“我知道了,是你棚裡溼度太大了,而且棚膜質量也不好。必須要嚴格預防棚膜滴水,因為病菌會隨著空氣漂移進行傳播,附著在棚膜水滴中,滴到哪裡就會傳染到哪裡。”另一個群友回答。“這種類型的病害,最好的方法還是升溫排溼,增強通風和透光條件。”

這其實就涉及到了植物病理學上的一個術語叫“病害三角”。

就是說一種植物病害的發生,必然會具備三個條件:病原物、感病寄主和適宜的環境。

換言之,如果我們能控制住這個三角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就可以有效控制住所有病蟲害的發生了。本文我們就主要從環境方面來講一下。

大部分作物病害發生時,病菌都會隨著氣流、雨水的傳播進行傳染。

尤其是環境溼度大時,病菌除了會大量滋生外,還會加快傳染速度,使病害發生嚴重。

那麼有哪些主要靠水流傳播的病害類型,以及怎樣在溼度的把控上,減輕病害的發生呢?

比如冬季灰黴病、菌核病、霜黴病、綿疫病等病害高發,這類病害發生流行的適宜環境均是低溫高溼,冬季棚室內溼度大,棚內露水多,病害發生嚴重。

灰黴病

(相對溼度90%以上易發)

典型症狀是高溼條件下,表面生有灰黴。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菌核病

(相對溼度在85%以上易發)

在高溼條件下,莖稈、種莢和病葉表面密生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和黑色鼠糞狀菌核硬塊,病斑發朽、變粘。

重病株在莖稈和種莢內產生大量菌核。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霜黴病

(霜黴病的發生及發生程度是由溼度和水分決定的。任何使水分和溼度增加的因素都會導致霜黴病的發生。)

病斑受葉脈限制,呈角斑型,空氣潮溼時葉背產生霜狀黴層,有時可蔓延到葉面。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綿疫病

(空氣相對溼度80%以上易發)

果實潮溼情況下會密生白色綿毛狀菌絲。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番茄細菌性潰瘍病

高溼、大霧、重露多雨等因素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典型症狀是莖維管束褐變,後期下陷或開裂,莖部會出現褪綠條斑,有時呈潰瘍狀。

溼度大時有白色菌膿流出。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果實上的病斑是通過風雨或噴灌時從病汁液上滴下的帶菌水傳播的。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根腐病

與漚根病相似,低溫高溼和光照不足,是引發此病的主要環境條件。

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從根莖部或根部傷口侵入,通過雨水或灌溉水進行傳播和蔓延。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茄子根腐病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豌豆根腐病

早疫病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通過氣流、灌溉水以及農事操作等傳播,病菌生長適溫26~28℃,高溫高溼發病重。

初期葉片呈水漬狀暗綠色病斑,擴大後呈圓形或不規則輪紋斑,邊緣具有淺綠色或黃色暈環。

中部具同心輪紋,潮溼時病部長出黑色黴層。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灰黴病、菌核病…這些病菌究竟是為啥用藥也沒效果呢

大部分植物病害只要溫、溼度達到一定的程度,病害就會發生,這種病害類型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像這種高溼型且會靠雨水、氣流傳播的病害,在防治時,只靠用藥也不是最徹底的方法,必須從管理上進行把控,控制環境條件,培養健壯植株,再加上用藥,徹底的防治病害。

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措施適當降低溼度。

1.選用無滴膜。

選用無滴膜可以減少薄膜表面的聚水量,並有利於透光、增溫。

也可對普通薄膜表面噴塗除滴劑,或定期向薄膜表面噴撒奶粉、豆粉等,也可以減少薄膜表面的聚水量。

2.通風換氣。

通風透氣,將溼氣排除,換入外界乾燥的空氣,這是最簡單的降溼方法,但要防止因通風換氣而使棚室內溫度降得過低。

3.地膜覆蓋。

地膜覆蓋可以大大的降低地面水分的蒸發以及灌水次數,從而降低空氣溼度。

有人做過試驗,覆蓋地膜一般可使10釐米處地溫平均提高2~3℃,地面最低氣溫提高1℃左右。

同時,由於地膜不透氣,可以減少地面水蒸發和灌水次數,從而達到降低棚內空氣溼度的目的。

4.合理澆水。

冬季棚菜澆水,要做到“五澆五不澆”:即澆晴不澆陰(晴天澆水,陰天不澆水)、澆前不澆後(午前澆水,午後不澆水)、澆小不澆大(澆小水,不大水漫灌)、澆溫不澆涼(冬季水溫低,澆水時要先在棚內預熱,待水溫與地溫接近時再澆)、澆暗不澆明(澆暗水,不澆明水)。

5.噴藥不能過勤,或用粉塵法、煙霧法用藥。

棚室內必須施藥時,若採用常規的噴霧法用藥,會增加棚室內溼度,病害很快又會捲土重來,再防治的難度會不斷增加。

採用粉塵法及煙霧法用藥,可以克服噴藥的弊端。

6.中耕散溼。

利用晴天棚室溫度較高時,淺鋤地表,加快表土水分蒸發,以降低棚室溼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