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端往事|孙端人曾众志成城,干成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孙端往事|孙端人曾众志成城,干成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

孙端从曾经的一片汪洋大海

演变成了江南水乡小镇,

这片土地上

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

今天,小表妹给大家讲讲

孙端非常有名的

“抗米倒‘汤’”事件。

孙端往事|孙端人曾众志成城,干成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1929年,绍兴遭灾。

当时,市集上只有从西贡进口的“洋米”,

米价从每石5、6元涨到了9元,

直接升了接近一倍的价格!

人是铁,饭是钢,

米是老百姓生存的所需,

这样“直升机式”的涨价,

让当时的老百姓变得苦不堪言。

为了度过这个青黄不接的难关,

绍兴县各界士绅团结一心,

纷纷筹款,打算去上海购米济急。

孙端往事|孙端人曾众志成城,干成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当时的绍兴县长——汤日新,

是民国伊始至解放前,

绍兴历任国民党县长中,

口碑还算比较好的。

汤县长携款至沪买下了一批“洋米”后,

米价还在不断上涨。

他看到了其中的暴利,见财起意,

置老百姓的饥饿、恐慌于不顾,

没有将买下的米

立即运回绍兴救济急难,

反而以此作资本,

在上海做起了米的生意,从中渔利,

米价从每石9元跃至19元。

孙端往事|孙端人曾众志成城,干成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孙端往事|孙端人曾众志成城,干成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1931年新米上市,

米价从每石19、18元跌至每石10元,

汤日新见已无利可图,

才把米运到绍兴,

但当时按他买进的原价已无法出售。

汤日新便借县长之权势,

硬向绍兴各乡镇摊销,

自己核定价为每石15元,高出市价50%,

还美称该米为“平米”(即平价米),

摊派给孙端的是二百袋(合三百石光景)。

孙端往事|孙端人曾众志成城,干成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当时整个绍兴城群情愤激,

但迫于县长之权势,

大家都敢怒而不敢言,

米行老板只好忍气吞声自认晦气。

孙端往事|孙端人曾众志成城,干成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各乡镇中孙端和道墟(当时也属绍兴县)

咽不下这口气,准备抵制。

孙端商会召开会议商讨拒收措施,

大家都公推永和米行老板、年轻有为的

孙光祖为孙端代表,

给汤县长写信抗议。

这事被孙端乡贤孙德卿知道了,

立即鼓励孙光祖:

“上!不能任其横行霸道,

不是十、廿块钱的事(摊到永和只有三石),

这是全体孙端人的事”。

孙端往事|孙端人曾众志成城,干成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孙德卿

在孙德卿的极力支持下,

孙光祖有了更大的冲劲,

决心做这“出头椽子”。

孙端往事|孙端人曾众志成城,干成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绍城绅士——孙杰知道此事后,

立即写信赞扬孙光祖,

并表示全力支持他的行为。

孙光祖应邀到了孙杰家中,

七、 八个绍兴头面人物已集结等候。

大家结盟参加孙端的倒汤抗米行动,

当时的东南日报也派记者前来参加。

孙端往事|孙端人曾众志成城,干成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汤日新知情后,

暗会视察局长——薛瑞继出面斡旋,

但孙光祖等置之不理。

这时二百袋米已被运到

孙端米行街埠头,

脚班(相当于现在搬运工)正在犹豫。

听到消息后,

孙光祖携众人迅速赶到,

喝散脚班,不许其上岸,

押运来的人没法,

只好将大米放在对岸的大庙里。

1932年清明之时,

汤日新对孙端实在是无计可施

(也碍于舆论的压力),

灰溜溜地派人将米运回城里。

在大家众志成城的努力下,

孙端的倒汤抗米,终于取得了胜利。

小表妹按

“倒汤抗米”行动

在孙端历史上曾经轰动一时,

这个行动的背后,

折射的是

不屈不挠、不畏权势、坚韧顽强的

孙端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