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姜文,屋顶故事——《邪不压正》窥视下的北平一角

印象姜文,屋顶故事——《邪不压正》窥视下的北平一角

点击底部 “阅读原文” ,到龙门客栈和我们一起聊聊电影

姜文的民国三部曲之三《邪不压正》改编自著名作家张北海的小说《侠隐》,原是以复仇为主题,在片中多了回家与温情的成长历程,也是歌唱老北平的一首挽歌。影片沿袭了一贯的姜文式风格,还是鲜红醒目的片名大字,以强调式入画警醒世人,暗示影片背景的动荡不安,给人留下突出深刻的最初印象。

印象姜文,屋顶故事——《邪不压正》窥视下的北平一角

快节奏的剪辑,凌厉血腥的开头,一下子将人带入姜文的冷厉民国世界,随即又快速的铺开展现唯美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下的北平是极美的,历史上的实景更甚于影片所绘,诗歌所吟。

印象姜文,屋顶故事——《邪不压正》窥视下的北平一角

皑皑白雪覆盖铁轨之上,汽笛轰鸣带来海归的身影,复仇的热血在燃,二十多年的精密谋划正启,彭于晏那满满的肌肉感致敬功夫,掀起一场民国武打风,腿脚功夫拳拳到肉,真实而有力的打击着师门叛徒与帝国侵略者。

印象姜文,屋顶故事——《邪不压正》窥视下的北平一角

在影帝廖凡的冷酷邪恶演绎下,朱潜龙的步步算计,老奸巨猾显露无遗;姜文饰演的蓝青峰多年筹谋,一举一动看似尽握于手,老谋深算实则难逃赶不上变化的计划,在不远处城门的声声炮响里,还在算计着自己人。

印象姜文,屋顶故事——《邪不压正》窥视下的北平一角

影片最大最显眼的特色便是屋顶这个典型的北方象征,还有古老的牌楼、钟楼、米市大街、北海大桥等建筑勾起无数北京人关于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回忆,多大全景镜头呈现,眺望无尽绵延的青砖石瓦,以李天然的视角,看不到复仇与安宁的出路。最终的结尾不过是迎接全民族磨难的开始,在片尾姜文再次致敬《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结尾,对着屋顶天际呼喊着巧红,呼唤着亟待觉醒的革命,相信迟到的正义绝不会缺席。

印象姜文,屋顶故事——《邪不压正》窥视下的北平一角

发生在厚重城门里的胡同故事只是微渺北平一角,亦是整个大民国背景下的缩影,在沉重配乐与多镜头老北京景象展示下,无论“蓝爸爸”、“洋爸爸”还是暗藏的神秘上级,都不可能以几人之力扭转大局,有了牵挂的复仇者甚至怯于刀光剑影。

印象姜文,屋顶故事——《邪不压正》窥视下的北平一角

影片还加入了反封建、反对裹小脚的女性角色巧红,一双巧手将裁缝手艺做出名气,殊不知柔弱背后也是坚定刚强的报仇心理,赞美致敬了勇敢的女性,还有风情万种、媚而不骄的唐凤仪,即便跟着大反派朱潜龙,最后仍毅然决然的从高楼跳下砸死进犯的日本兵,以身作则,微笑着慷慨就义。

印象姜文,屋顶故事——《邪不压正》窥视下的北平一角

全片主要的故事线交代在灰蒙蒙的屋顶上,就像是雪飘过后,本应纯净的蓝天白云下笼罩了人心灰暗的一层,片中还不乏朱潜龙看画像改姓为朱的荒诞,所谓的一代影评人的批判和印根本之名于唐凤仪臀部的姜文式幽默。

印象姜文,屋顶故事——《邪不压正》窥视下的北平一角

在这波谲云诡的动荡时局里,层层深入,抽丝剥茧,于美景盛情间亦无情揭露邪恶之心。敲响的警钟日日抨击着叛国者的夜夜笙歌,终极对决颇有快意恩仇感,醒目的鲜血又一次揪心瘆人,狠揍根本、同门较量的打戏直呼过瘾。

印象姜文,屋顶故事——《邪不压正》窥视下的北平一角

《邪不压正》窥探下的北平一角,映照了正义与邪恶,放大了民国的喜乐于忧患,在姜文的视野下,就为了一点醋而煮饺子,也只为了完成微末的使命力量而精心筹谋不惜牺牲。

印象姜文,屋顶故事——《邪不压正》窥视下的北平一角

影片上映后有褒有贬,正如大众认可的,喜欢姜文这个人,就会喜欢他的风格,他的电影。爱屋及乌,因人而异,也因人而喜。

想和龙叔直接互动,请按住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添加龙斌大话电影官方微信。或手动搜索微信号lbdhdy

想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的官方QQ群

想让你的影评&影视相关作品让更多人看到,请将作品+姓名+联系方式(QQ&电话)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原文”,到龙门客栈和我们一起聊聊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