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疏遠,從不回微信開始

不知不覺,我們有了大人的模樣。褪掉了少年感,少女心

。用全新的感受去了解這個世界。

似乎我們更多的是思考自己的事,不想去太多與其他人交流。人與人之間慢慢疏遠起來。


成年人的疏遠,從不回微信開始



疏遠其他人,這種趨勢好像從高中開始的。首先是親戚,不管多噓寒問暖,總覺得隔了一條銀河。

以前還挺喜歡過年的,有紅包拿開開心心。結果現在最煩的就是過年。過年期間年輕人與“親戚”這個群體的種種問題,想讓人不疏遠都難。


成年人的疏遠,從不回微信開始


人情維繫社會關係的紐帶,講究“人情”互換;加上送紅包,講究用“錢”來衡量一切時間、知識、技能、資本、信息的輸出,所有的成本都要有相應的回報。

於是親戚會提無數的問題讓你回答,你又不好懟回去。

親戚們提出的許多看似“無禮”的需求,其實在他們看來就是正常的生活形態,他們也都被這樣的“無禮”所包圍,認為是再合理不過的人情往來而已。


成年人的疏遠,從不回微信開始


只不過是過年時候見過一兩面,完全仗著年長的姿態來教育你。

來往不多,管得倒挺多。境界不高,眼界倒挺高。權利不大,口氣倒挺大。根本不熟,裝的倒挺熟。看清之後想著能躲就躲。


成年人的疏遠,從不回微信開始


平時親戚群裡充斥的都是“不轉不是中國人”,“快看,馬上就shan了”等等消息。好心去開導,結果反被炮轟。沒有什麼可以操作的空間。

久而久之我就懶得管了,不如自己好好生活。前幾天親戚又發了個鏈接,就當我選擇性沒電沒信號好了。


成年人的疏遠,從不回微信開始


只有當逼格的城牆金城湯池足夠穩固,確認不會被人際關係中的群體輕易拉低的自己的人,才能坦然面對這幫嗚嗚嚷嚷,不知個人發展,更無論生命真諦的沉淪底層的親戚。(自行辨別你的親戚是哪種人好8)


成年人的疏遠,從不回微信開始


然後疏遠的就是朋友。腦中過了一遍人生各個階段的畢業,貌似過程都差不多。一開始相擁哭泣,不出幾個月就投入到人生下個階段。

就跟玩遊戲一樣,遇到npc經常交流好感度就會upup。太久不去交流,關係就從喜愛到融洽到冷淡了。最後相處會變得很社交,一直客套。


成年人的疏遠,從不回微信開始



曾經的朋友也漸行漸遠。像是初戀,說是初戀其實更像我的摯友。說出來我自己都不信,我們在一起的時間連手都沒碰過,走路都是隔著一個人的距離。

可是我們像朋友一樣聊天南海北的事情,聊自己的興趣愛好 寫信給對方。曾誇我有才氣 那段時間我就特別喜歡寫東西。

可是後來,我覺得我們的人生軌跡只有那麼一個交叉點,曾經那個時候的她在心中挺好的。可是幾年過去她仍是那個時候的樣子,沒有變成熟。可是我早已不是當時的那個人。


成年人的疏遠,從不回微信開始


攝影:海沙藍藍

我們誰都不再能懂對方。她生日我一直記得今天生日那天我給她發了一句生日快樂。她說謝謝,僅此而已。

這就是疏遠。時過境遷,你們早已沒有什麼共同話題。甚至曾經一起有過的過去,一起度過的點點滴滴,都沒有再向對方訴說的慾望。


成年人的疏遠,從不回微信開始


可能她會發消息過來,但是已經是想起要回復就回復一下,忘了就算了的狀態。對方也會讀懂你的意思,不再出現。

前一個疏遠不可悲,甚至有些慶幸,慶幸沒有和不合的人耽誤太多無謂的社交時間。後一種疏遠倒有一點遺憾,至少我覺得是有些遺憾和惋惜的。


成年人的疏遠,從不回微信開始


回過頭想想,也要感謝這些疏遠的人們。人生路自己在走,沒有理由一直要人陪著走下去。

那不如好好感謝那些在某個階段跟你是多麼多麼親密的人。在之後的路上活用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東西是最好的尊重。

然後沿途的花依然會開,放心去採好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