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祖寬的悲劇人生,看崇禎皇帝的馭人之道

祖寬遼東人,和明朝末年遼東豪族祖大壽家同姓,但不是祖大壽的兄弟,侄子。明朝末年,軍隊戰鬥力低下,經常人數數倍於後金軍隊,反而被後金鐵騎打的落花流水。究其原因,第一,單兵確實不如後金軍隊。女真族是遊牧民族,從小就騎馬打獵,放牧,馬上功夫百步穿楊,再加上女真族非常尚武,處於奴隸社會,人人勇敢善戰,我們漢族士兵三五個也不是一個女真族士兵的對手,有的書上說的更誇張,一個女真族士兵的戰鬥力相當於二十個明朝士兵,有點誇大了。第二,當官的貪汙腐敗,只知道自己享樂,剋扣士兵軍餉,造成士兵不願意為國家打仗,投降後金的數不勝數,後金待遇確實優於明朝。第三,原因比較複雜,明朝軍隊中的總兵,巡撫等高級軍官都有自己的家丁,他們才是真正的精銳,平時生活靠自己依附的軍官,打仗時只聽命於自己依附的主人,很多軍官為保存實力,不讓自己的家丁出戰。

從祖寬的悲劇人生,看崇禎皇帝的馭人之道

祖寬小時候就膽大,而且力氣非常大,武藝高強,祖大壽見他是個人才,就把他招進家中當傭人。年齡再大一點,跟隨祖大壽進入軍中,屢立戰功,因軍功逐漸升官做到了寧遠參將,成為祖大壽的家丁,只聽祖大壽的命令,其他人估計指揮不動。崇禎五年參將孔有德等以800精銳在山東發動兵變,橫掃整個山東,山東軍隊,浙江軍隊節節敗退,叛亂的軍隊幾乎百戰百勝,氣焰非常囂張。崇禎皇帝一時無可奈何,眼看就要威脅到北京,崇禎皇帝不得不調動在山海關外抵禦後金的關寧鐵騎,進入山東平定叛亂。關寧鐵騎的將領裡面就有祖寬,靳國臣、祖大弼、張韜,還有一個後來成為平西王的吳三桂。祖寬非常勇猛,關寧鐵騎又是久經沙場的精銳,叛軍連吃敗仗,最後把叛亂的統帥李九成斬殺。祖寬因軍功被世代蔭封為外衛副千戶,晉升為副總兵。

從祖寬的悲劇人生,看崇禎皇帝的馭人之道

崇禎八年,關內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實力越來越強,他們被逼的走投無路的時候,就投降,有機會就又叛變,把崇禎當小孩子一樣玩弄。這一年把朱元璋的老家安徽鳳陽皇陵都燒了。崇禎皇帝怒不可遏,任命祖寬為援剿總兵官,率領三千關寧鐵騎,進入關內進攻農民軍。這些士兵只要給的銀子多,個個都是拼命的主,沒有錢,他們比土匪也好不到哪裡去。進入關內,祖寬和另一名勇將左良玉配合,把李自成,張獻忠打的屁滾尿流,李自成的精銳幾乎都被祖寬殺光了。第二年祖寬回到寧遠協助守城,評定這一年多的戰功,升他當了右都督,賞了他若干銀幣。

從祖寬的悲劇人生,看崇禎皇帝的馭人之道

崇禎十一年,多爾袞帶領八旗軍,進入關內搶劫,半年之內,如入無人之境,來去自由,想搶哪裡就去哪裡,明朝軍隊跟在多爾袞身後,只敢尾隨,不敢進攻。崇禎十二年逼近濟南,濟南重鎮一天之內就被攻破,崇禎的本家兄弟德王朱由樞被殺,多爾袞走後,祖寬和三十六個文武大臣一起被斬殺。崇禎皇帝馭人之道就是,喜歡秋後算賬,只准成功,不準失敗,用你的時候加官進爵,不用了,立馬誅殺,袁崇煥如此,祖寬如此。大臣沒有責任心,皇帝不敢擔當,大明怎能不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