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四大奇才劉備獨得其三,蜀漢爲何沒有統一天下,反而最先亡國

自古以來關於三國中的奇才謀士都是爭論不休,但是有一句話卻是廣為流傳,那就是臥龍鳳雛得其一者可安天下,可見諸葛亮和龐統兩個人都是有著安邦定國之才。三國之中的人才有很多,劉備前期雖然沒有什麼出色的謀士,但是自從赤壁之戰後也是招攬了很多賢才,尤其是初入川蜀手下可以說是人才濟濟,諸葛亮龐統皆有通天之才,更有法正奇謀輔佐,還有劉巴黃權等人,有這些不世出的奇才輔佐,蜀漢本有一統天下之力,為何卻是最先亡國的呢?

三國四大奇才劉備獨得其三,蜀漢為何沒有統一天下,反而最先亡國

根據羅貫中先生在三國演義之中的描述可以列出三國四大奇才,分別是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冢虎司馬懿以及天水幼麒麟姜維。縱觀三國全期,這三人都是頂尖謀士,而其中三人都是歸屬於蜀漢陣營,非常可惜的是到最後也沒有能夠統一三國。

三國四大奇才劉備獨得其三,蜀漢為何沒有統一天下,反而最先亡國

劉備在未得孔明之時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手下只有關張趙三人誓死跟隨,後來好不容易得到了徐庶這個不錯的人才,結果沒過多久就被曹操用計騙走了。徐庶臨走之前可能有些過意不去,就向劉備推薦了隱居隆中的臥龍先生,劉備一聽當即大喜過望,並且攜帶厚禮前往拜訪。前兩次劉備都沒有見到諸葛亮的面,但是仍然不肯就此放棄,終於在第三次的時候見到臥龍先生並且請其出山。

三國四大奇才劉備獨得其三,蜀漢為何沒有統一天下,反而最先亡國

諸葛亮在跟隨劉備之後為其做出了具體的戰略規劃,並且經常為其出謀劃策屢立戰功。諸葛亮的才能主要體現在治國之才上面,雖然在軍事謀略上也很出眾,但是他更適合的位置是處理政務和資源運作,他的能力和荀彧差不多,荀彧被曹操評為王佐之才,諸葛亮有過之而無不及。本來按照諸葛亮的隆中計劃佔據荊州之後,再圖謀川蜀之地,所以他和關羽等人坐鎮荊州,不料劉備率軍入川的時候出師不利,身為軍師的龐統意外身亡,不得已調令諸葛亮領兵前往接應,導致荊州只剩下關羽一人坐鎮,沒有了諸葛亮的從旁協助,才有了後來的大意失荊州一事。

三國四大奇才劉備獨得其三,蜀漢為何沒有統一天下,反而最先亡國

龐統能夠和諸葛亮齊名,足以想見其才之高,但是由於容貌問題所以不被孫權接納,在投靠劉備之後也算是得遇明主,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立下功勞,提高自己在劉備集團的地位。龐統雖然在劉備麾下效力時間短暫,但是才能卻是展露無遺,從一開始力排眾議堅定了劉備入川的信心,到後來親自追隨劉備統軍入川,龐統是有很大功勞的。劉備入川之後面對著劉璋其實是有些猶豫舉棋不定,龐統為其獻上中下三策供其挑選,劉備聽後欣然接受。龐統本來能夠在劉備取川的過程中立下大功,但是卻有些急於求成貪功冒進,不幸誤中埋伏最終中箭而亡,使劉備喪失了一大助力。龐統若是不死,由諸葛亮坐鎮荊州,龐統坐鎮益州,法正統領漢中,蜀漢將會固若金湯,休養生息數年,再進取天下也並非難事。

三國四大奇才劉備獨得其三,蜀漢為何沒有統一天下,反而最先亡國

姜維是整個三國後期最出色的統兵將領,本身不僅武力出眾,而且還擅長謀略,深得諸葛亮兵法真傳。在其數次北伐中原期間,雖然領兵不多但對上數倍敵人仍然能夠多次取勝,這對於實力弱小的蜀漢來說實屬不易,姜維在人才凋敝的蜀漢後期更是成為了主心骨。

三國四大奇才劉備獨得其三,蜀漢為何沒有統一天下,反而最先亡國

姜維不僅繼承了諸葛亮的兵法謀略,更是秉承其忠義之心,一心只為興復漢室,在他一生之中獨自九次領兵北伐只為克復中原。即使後來鄧艾偷襲成都逼迫劉禪投降,在蜀漢亡國的情況下姜維還在想著復興大業,並且巧施計謀除掉了魏國兩大將帥之才,這正是所謂一計殺三賢。

三國四大奇才劉備獨得其三,蜀漢為何沒有統一天下,反而最先亡國

蜀漢雖然有著諸葛亮龐統姜維這樣的人才,但是在群賢輩出的三國時代卻是遠遠不夠,這些人並沒有能夠齊心協力同時為劉備效力,諸葛亮在的時候龐統不在,龐統在的時候諸葛亮不在,姜維在的時候他們都不在了,這就導致了蜀漢總是以一人之力對抗敵方眾多謀士。而且劉備還曾經錯失陳登陳群徐庶等幾位重量級的謀士,更是他的很大損失,而法正龐統又死得太早,姜維來得太晚,真正能夠為劉備效力的也就只有諸葛亮一人而已。

三國四大奇才劉備獨得其三,蜀漢為何沒有統一天下,反而最先亡國

所以說三國奇才劉備雖然得到三個,但是並不能夠同時為其所用,相比較人才濟濟的曹魏集團和人才輩出的江東集團還是遠遠不如的,這也是其最早滅亡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