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選中國歷史上最家喻戶曉的一段歷史,那一定是三國了。
/ No.1 /
這主要歸功於羅貫中,他整理、創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傳播性很廣。再加上其他形式的在傳播,比如評書、戲劇、影視,三國的故事就更加為人熟知。而且,更具數據,在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也是最受歡迎的一部。這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創作水平極高,作為小說,他有很多虛構的內容,但這些虛構大多都嫁接在真實歷史的基礎上。
小說中的很多橋段,比如三國茅廬、赤壁之戰、火燒連營在歷史上都有曾發生過,只不過《三國演義》進行了精彩的二度創作而已。這樣一來,《演義》本身就具有了很高的結構性,節奏很好,且高潮不斷。和《演義》相比,其他兩部平話改變的小說《水滸傳》和《西遊記》,在結構性上就差一些,依然有很深的平話氣息,很多情節,明顯是評書先生在湊字數。
/ No.2 /
除了故事性很強以外,《演義》中還衍生出大量的社會文化。比如,魯迅先生就曾經總結過,《演義》中有三絕,諸葛亮是智絕,曹孟德是奸絕,關雲長是忠絕,而這三個人就成了最典型的文化符號。一說到關羽,大家就會想到“忠義無雙”;一說到諸葛亮,大家就會想到“六出祁山”;一說到曹操,大家就會想到“休教天下人負我”。除了這三個人之外,其他社會心理中的理想人格和鄙夷人格,在《演義》中都大量的存在。比如,劉備代表仁德,呂布代表負義,魯肅代表忠厚,張飛代表暴躁。
這些都是“三國”的社會影響,和文化影響。同時,如果跳開小說層面,在歷史層面,三國也有重要的意義。
/ No.3 /
三國這段歷史很特殊,之前是400年的大統一,之後是400年的大分裂。之前只有王莽引起過短暫混亂,之後只有西晉恢復過短暫統一。所以,三國既是兩個時過度,也是後一個時代的序幕。一個人也許可以從某處程度上,影響歷史,比如秦始皇、漢武帝,但像這種從大統一到大分裂的大勢,不是一兩個人可以影響的,必須要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能扭轉局面。因此,曹操、劉備、司馬懿、諸葛亮、孫權、陸遜必然都是悲劇,他們這一兩代人無法改變大勢。儘管曹操、劉備、孫權可以在亂世中脫穎而出,恢復一方穩定,儘管司馬氏歷時三代終於統一天下。
整個天下,最終還是陷入到了更分裂的境地,經歷東晉、十六國、南朝、北朝近四個世紀,才在隋唐時期重新迴歸。為什麼東漢的崩潰一發不可收拾?為什麼歷經曹操、司馬懿、苻堅、桓溫、孝文帝,宇文泰、楊堅、李世民等許多人的努力,中國社會才得以恢復。而且,隋唐以後,再沒有出現過長期分裂的形勢,五代十國前後不過53年。元末和明末亂世,時間更短。這背後的大勢,哪是一句“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能說清的。段文強 青年學者
歷史作者
策劃過多期《邏輯思維》歷史類節目
擅長“格局式”解讀,幫你看清時代脈絡
/ No.4 /
為此,我們向你推薦,資深歷史節目策劃人段文強的《三國大歷史》。在這門課程中,作者總結了近幾十年來學界對三國的研究,既從細節的角度分析時代的變化,和人物在具體場景中的處境與選擇,又跳出具體的時代,從宏觀的角度,看清三國在歷史中的位置,已經他的來龍去脈。
其實,這些內容不僅在講三國,還在於通過三國,揭示看清一個時代的方式。
為什麼要聽段文強講述的三國?
著名作詞家陳曦說:
他是個有意思的人,也是個有本事的人。學識豐厚,不僅擅長講歷史,對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十分了解。我問他:為什麼要了解這麼多東西?他說了四個字:瞭解當下!所以,聆聽他的課程,不僅能感受到過去的歷史和故事,也能看到很多當下的現實,瞭解我們自己。
為此,我們向你推薦:
段文強《三國大歷史》精講
講透三國曆史脈絡
閱讀更多 北湖學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