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請命奇襲長安,只要求帶領5000兵馬,諸葛亮爲何不肯嘗試一下

我們知道諸葛亮的一生都致力於興復漢室,克復中原,然而在其一生之中都沒有能夠達到這一最終的戰略目標。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基本都是在後方坐鎮,就想魏國的荀彧一樣掌管政務以及錢糧兵馬的籌措,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掌握軍政大權,於是開始了他的北伐大業。儘管諸葛亮智謀超絕,不僅善於治理國家而且還能夠帶兵打仗,但是在強大的實力差距面前仍然沒有取得較大的成果。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六出祁山都沒有能夠踏入中原半步,最終還因為操勞過度而活活累死,實在是非常可惜。諸葛亮人生中北伐成功幾率最大的一次就是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並且當時他的手下大將魏延請命率領5000精兵從子午谷出發偷襲長安,一舉攻下魏國都城,結果卻遭到諸葛亮的拒絕,後世一直對此爭論不休。按理說魏延只要求帶領5000兵馬前去,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是若是成功的話卻是蓋世功勞,諸葛亮為何不肯嘗試一下呢?

魏延請命奇襲長安,只要求帶領5000兵馬,諸葛亮為何不肯嘗試一下

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故事背景,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掌管國家大事,他一方面要治理好蜀國的政務,另一方面還要為北伐大業做好充足的準備。於是在幾年的累積之下諸葛亮平定了南方蠻夷之地,並且積累了足夠的兵馬糧草,在一個合適的時機之下開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北伐。這次北伐是弱蜀對強魏進行的第一次征討,在雙方和平發展多年的情況下,曹魏對此疏忽了防備,導致諸葛亮連戰連捷,前期都很順利。

魏延請命奇襲長安,只要求帶領5000兵馬,諸葛亮為何不肯嘗試一下

這個時候蜀漢大將魏延向諸葛亮提出了一個千古奇謀,要求給他5000精兵從子午谷出發奇襲長安,而諸葛亮則率領大軍從祁山出發,兩方面軍隊在潼關這個地方會師,從而一舉拿下關中地區,這就是魏延的戰略構想。三國志中也對於魏延的這個奇謀有著詳細的記載,魏延對諸葛亮說,我聽說敵軍守將夏侯楙是個膽小鬼,並且不懂兵法,給我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出發用不了十天就能夠抵達長安城下。夏侯楙看到我軍兵至必然只能嚇得乘船逃走,長安城中沒有多少兵馬只有一些官吏和百姓,我們佔據長安之後足夠抵擋得住魏軍,不出二十日後丞相率軍從斜谷趕來足夠到達此處了,到那時候咸陽以西的地盤都可以平定了。這個戰略構想非常不錯,如果成功的話諸葛亮的北伐大業幾乎成功了一半,那麼一心想要克服中原的諸葛亮為什麼在深思熟慮過後卻拒絕了這個計劃呢?我們不妨試著分析一下。

魏延請命奇襲長安,只要求帶領5000兵馬,諸葛亮為何不肯嘗試一下

首先就是魏延通過子午谷的可能性很小。子午谷這是條小路,雖然中間距離只有600餘里在北伐路途中是最短的一條道路,但是中間卻全部都是些地形險峻的懸崖峭壁,除了樹深林密之外還多道路崎嶇,同時裡面有很多路途都是隻容一人通過,還經常發生塌方之類的自然災害,蜀軍想要安然度過這條小道已經是登天之難了。即使魏延率軍克服這些自然條件按時到達了長安,也是強弩之末損失慘重了,這點兒戰力想要攻下長安實在是有些異想天開。並且夏侯楙雖然膽小但是並不是個傻子,他好歹是一個大將,面對魏延這點兒遠征勞累的軍隊如果不是棄城而逃,而是固守待援,那這支軍隊幾乎等同於前去送死。

魏延請命奇襲長安,只要求帶領5000兵馬,諸葛亮為何不肯嘗試一下

另外子午谷作為歷代兵家所看重的要道,就算夏侯楙不懂兵法,他手底下難道就沒有能人來鎮守嗎?當年劉邦和項羽爭天下的時候,劉邦就是從子午谷進入漢中的,後來劉邦出川也是假借子午谷作佯攻,實際是從陳倉偷渡的。有這麼一個先例的存在,這項計劃的可行性其實不大。

魏延請命奇襲長安,只要求帶領5000兵馬,諸葛亮為何不肯嘗試一下

其次諸葛亮作為一國的統帥,必然要從全盤大局考慮,蜀漢在劉備夷陵之戰慘敗之後算是傷了筋骨,國力大幅度下降,雖然諸葛亮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勵精圖治,蜀國恢復了一些元氣,但是跟強大的魏國相對比還是差距不小。此外諸葛亮雖然號稱有十萬大軍,但是還有一部分要留下守家,帶出來北伐的軍隊最多隻有六萬,其中算得上是精兵強將的也就三四萬左右,魏延要去奇襲的話必然帶領精兵,相當於一下子帶走蜀漢六分之一的頂尖戰力,還很有可能打了水漂,諸葛亮一生謹慎,必然不可能冒此危險。

魏延請命奇襲長安,只要求帶領5000兵馬,諸葛亮為何不肯嘗試一下

此外就算一切按照魏延的計劃進行攻下了長安,魏國對於這麼重要的戰略要地必然不會輕易放棄,如果率領大軍前來的話諸葛亮是否要迎戰,如果打的話蜀國積攢下來多年的家底一下子就會被打光,這是此時的蜀漢承受不起的,同時還要面對那邊虎視眈眈的東吳孫權。

魏延請命奇襲長安,只要求帶領5000兵馬,諸葛亮為何不肯嘗試一下

諸葛亮知道北伐是一個不容易完成的事業,必須要穩紮穩打徐徐圖之,所以想先攻取隴右,然後以此作為跳板再圖謀長安,最終進取關中,這樣慢慢來的話雖然時間有點兒久,但卻是必定能夠成功的,在興師北伐恢復漢室這種大事兒上諸葛亮不敢冒一絲風險。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街亭失守了,不然的話即使諸葛亮不用所謂的子午谷奇謀也能夠攻下長安。

魏延請命奇襲長安,只要求帶領5000兵馬,諸葛亮為何不肯嘗試一下

所以諸葛亮和魏延所站的高度不同,魏延身為一員大將想要通過一場戰鬥就取得奇功這是非常單純的一種想法,而諸葛亮身為一軍統帥要從國家的全盤戰略上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所以才會拒絕了這招險棋,而諸葛亮沒有采用魏延的所謂奇謀,也不只是因為區區五千兵馬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