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的脈絡

人類文明大體上可分為農耕文明、海洋文明和遊牧文明三大類別,文明的標誌一般是文字、青銅器、城市以及禮儀性建築等要素。

據此,史學家目前已發現了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希臘文明和波斯文明六種主要文明,其中前四種文明為人類四大古文明。

按照時間的腳步,巴比倫文明發源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中心在今天的伊拉克,也可廣義說為兩河文明。公元前19世紀中葉建立的古巴比倫王國,於公元前729年被亞述帝國所滅,之後建立的新巴比倫王國又於公元前539年被波斯人吞併。

埃及文明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到公元前30年,又稱為三千年法老王朝,最後滅於羅馬共和國。

世界文明的脈絡

印度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到公元前600年間,最後滅於貴霜帝國。

中華文明的起源大體上略晚於印度文明,如果從出現甲骨文的殷商晚期算起,作為農耕文明的源頭,中華文明則是人類社會唯一延續3000多年至今的古文明。

至於希臘文明,一般認為是巴比倫文明與埃及文明在地中海上的遇合,大約出現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146年,後被羅馬共和國所滅。希臘文明雖不是原創,但卻是海洋文明乃至西方文明重要且直接的源頭。

而波斯文明則是巴比倫文明和印度文明在陸地上的遇合,波斯文明從公元前600年興起,公元651年滅於阿拉伯帝國,早期的波斯文明是遊牧文明的重要源頭。

世界文明的脈絡

在中華大地進入文明社會之前,傳說中有六位偉大的王者進行了七八百年的準備。他們分別是發明草藥的炎帝,發明軒冕的黃帝,發明冶煉的蚩尤,以及後來的堯、舜、禹。黃帝打敗了炎帝,打跑了蚩尤。堯是黃帝的後代,堯禪位給舜,舜禪位給禹,這是中華文明傳說中的佳話。

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早期,有幾個相似的重大特點。

一是人類文明的出現都離不開水,巴比倫文明發源於兩河流域,埃及文明發源於尼羅河流域,印度文明發源於恆河流域,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而希臘文明和波斯文明都在大海之畔。

二是共同的軸心時代,比如中國的孔子比印度的釋迦牟尼小14歲,孔子死後10年,古希臘的蘇格拉底誕生,而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又培養了著名的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則培養了希臘文明史上最大的霸主亞歷山大。亞歷山大20歲在馬其頓稱王,之後統一希臘,橫掃中東,用13年時間建立了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帝國。亞歷山大死後64年,嬴政誕生於中國戰國時期的趙國邯鄲,嬴政22歲親政秦國,用了17年統一六國,稱為秦始皇。

世界文明的脈絡

三是同在軸心時代,古希臘的哲學家們主要思考人和物的關係,印度哲學家們主要思考人和神的關係,而中國的哲學家們則主要思考人和人的關係。

四是軸心時代之後,東西方同一個時期形成了兩大帝國。東方於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漢帝國,東西兩漢延綿了約400年;西方於公元前27年建立了羅馬帝國,延綿了約500年。

羅馬帝國和大漢帝國分別奠定了西方海洋文明與東方農耕文明兩千多年來對立與統一的基礎。五是西方的羅馬帝國和東方的大漢帝國後來都被北方蠻族打垮,從而使海洋文明和農耕文明又分別與遊牧文明進行了長期的鬥爭與融合。

東西方不同的是,羅馬帝國被北方蠻族滅亡後,歐洲進入了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而東方大漢帝國滅亡後的200多年間,經過三國鼎立、五胡亂華及東西晉,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其中一支遊牧於北方的鮮卑民族建立了北魏並由大同遷都到洛陽。

世界文明的脈絡

北魏的當權者馮太后和孝文帝極力擁抱漢文化,很快促進了大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深度融合,從而奠定了中國隋唐盛世的人文基礎,隋煬帝楊廣和唐高祖李淵都有二分之一的鮮卑血統,且是姨表兄弟。

在歐洲1000多年中世紀的黑暗中,東方的唐宋和中東的阿拉伯同時建立了世界性帝國。由於唐代的繁榮,在唐滅亡後,僅隔了五代十國的幾十年,就有了至少富於唐代兩倍的北宋。

但是,“盛則衰、至則返”,正是從北宋開始,中原漢族又分別和西方的夏,北方的遼、金、蒙古等少數民族打鬥兩百多年,最後東方的大宋帝國和中東的阿拉伯帝國都被北方的蒙古帝國所滅。

中國進入元代後,西方發生了文藝復興,而中國進入清代之後開始閉關鎖國,世界文明之極隨著文藝復興從東方和中東逐漸轉移到了西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形成了中、美、歐、俄、日等多極格局,但靈魂上仍然是東西兩種文明的對立與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