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奶奶」王巧英如何走向寫作之路

王巧英

“湯圓奶奶”王巧英如何走向寫作之路

現在我已將近夕陽,又是如何走向寫作之路呢?

回味著思索著……

記的有一天偶得閒暇,再次翻閱我在紙媒和網刊發表作品的複印件時,看到《媽媽傳播正能量》這篇散文,不禁淚流滿面。現在老媽離我而去將近一年,心之痛無法抹平心中的淚痕,為此,我寫一首小詩祭奠母親,聊以自慰的是這首小詩在北方農村報得以發表。還有媽媽在世時寫的一首小詩《母親》在河北農民報鄉愁版發表,這怎不讓我心潮澎湃,現以分享大家

母親(發表日期2017年月8日6)

滿頭白髮,慈母容顏,

已鐫刻年輪。

看中國道義,

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

得以發揚廣大。

華夏兒女,孝敬父母盡開顏。

憶往昔,母親青蔥歲月黃酥手,

把兒女扶養長大,

怎能忘,

母親的恩澤!

至如今,

粗糙的雙手,從未停止勞作。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我們回報父母,

能有幾許?

看今朝,國泰民安,天地怡然。

春風化雨,風調雨順,

祝福媽媽,

長命百歲是我們的心願。

往事歷歷在目

( )

我靜靜的回味著昔日之情景再現……偶然的一次邂逅相遇,在趙縣韓村集上,我結識了一位在廊坊上學的大學生——孫凱雲(她是趙縣趙村人),暑假期間她幫她的媽媽守攤賣衣服(我的攤位和她媽媽的攤位是挨著的)。性情中人的我愛說話,在做生意的間隙,我把《中國魂》這首詩歌給小妮閱讀(這是手寫稿),小妮說:姨,寫的很好,我幫你投稿吧!隨後,她就給我的手機設置微信,這樣我的稿件就在微信裡轉發到她那裡,那一年(2815),從暑假期間到新春佳節,向公眾號大家都說說投去十首小詩,成功八首。心情怡然的我為此在微信裡回覆留言,小妮:你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指引姨走向寫作之路,感謝你,我生命中的貴人。每每想起,心中總有一種感激之情在心中湧動。感恩感嘆:自己三十多年來,從未間斷的學習做筆記,堅持天天寫日記,筆錄自己的心裡路程終於得以回報,真是老天不負有心人啊!我執著的堅守還得益於我的老同學白衣天使——趙縣中醫院內科主任李足果,是她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給予我莫大的精神鼓勵,令我戰勝可怕的精神病魔,讓我用筆抒寫出自己的人生之歌。每天爬格子在空暇時寫詩文,這其中的艱辛我是深知的。

“湯圓奶奶”王巧英如何走向寫作之路

湯圓奶奶和小孫女在一起

做事貴在持之一恆,我做到了。每當夜深人靜之時,正是我閱讀文章的時刻,看到對我心靈有觸動的好文好句子,我就一做標記,或者筆抄下來,。生活素材的擁有,豐盈了我的語言詞彙,這對我的業餘寫作是有很大幫助的。

幾十年來,習慣早五點起床的我,每天都懷揣夢想,把昨日一天有趣的事做一整理,寫成日記。清晨,頭腦靈活寫作思路清晰,寫一首詩歌發到朋友圈和友人們分享,也是我很愜意的事情。從朋友圈中,我的詩文是在人們的褒貶聲中得以提高。紙媒的投稿需多次修改,直至滿意為止,方可投稿。在投稿期間,真的就是一種漫長的等待。紙媒的發表,可使我激動不已,若投稿失敗,感覺失落,但依然選擇前行。

“湯圓奶奶”王巧英如何走向寫作之路

湯圓奶奶腳受傷後,打著石膏依然在集市賣貨

我是勤奮之人,在集鎮做生意的間隙或在田園勞作休息片刻,都要欣賞微信裡的美文佳句,徜徉在文字裡如醉如痴。這是我的精神食糧,這無價之寶可令我天馬行空,做到求索,探尋,超越自我,向有志者學習,一路前行。

我是平民百姓,但從未有過自卑之感,腳踏實地,奮力拼搏,在社會上傳播正能量是我的選擇!筆耕的繁忙,使我喜獲豐收,在中央、省,市、縣級網站和《河北農民報》 《衡水日報》 《衡水廣播電視報》 《武強文學》 《安平文學》 《趙州橋畔 》《趙州檔案》《趙州鄉思》等數家媒體的發表,使我的小詩像種子一樣,撒在大地之上,給世人帶來了春的氣息!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卻使我的心靈得到慰藉,是我休息的港灣。

長風破浪會有時,人間正道是滄桑。

“湯圓奶奶”王巧英如何走向寫作之路

在時間的沉澱中,我會以感恩之心,用我的詩篇為那些正能量之人而高歌,為我的國而賀彩。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一個信心滿滿的我,將會銘記格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顏如玉,努力進取,以夕陽無限好,年輕人的心態去展現在大家面前,做一名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人,是我的心願。

這是我的心聲,也是我的心裡路程同時是我坎坎坷坷的人生之路。

回望青春,感嘆:真的是一晃就老了。

編者:願湯圓奶奶越來越好,歲月不老,精神永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