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首付」 「有車就能貸」,揭開汽車金融背後的套路

近年來,汽車已經進入平常百姓家,與之伴隨的汽車金融,也深入人心。目前,多數人都會選擇用分期購車的方式買車,但是汽車金融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亂象。

看看這些汽車貸款廣告,廣告文案區區幾個字。比方說:"零首付"、"一車首付彈個車"、"有車就能貸"。這種宣傳口號無疑是極富誘惑力的,看上去很美,但是不少對車有需求而資金又不充裕的消費者極易掉進這個陷阱。"看上去很美"的"零首付"背後暗藏著哪些風險?


“零首付” “有車就能貸”,揭開汽車金融背後的套路


目前提供零首付購車服務本質上一種貸款形式,一般會是汽車經銷商與汽車融資租賃公司合作。所謂"零首付"其實就是噱頭,雖然車價、利息等等算起來和正常的按揭貸款沒多少區別,但是汽車經銷商會通過增加手續費、服務費等方式,汽車融資租賃公司通過GPS加裝費,購買全額保險等,變相增加消費者購車的實際成本。

通常銀行貸款買車首付一般都要40%,貸款條件出眾的可以是30%,而汽車金融公司貸款最低首付可達20%。許多表面看似能夠實現零首付的手段,實際上不僅不合法,還會大大增加消費者的支出。

"零首付"或"一成首付"容易陷入一車兩貸、一車多貸的陷阱

顧名思義就是一輛車同時申請2次或多次貸款,利用銀行間信息不對稱的漏洞,打時間差。銀行車貸,一般要押大本不押車。同時申請,當時銀行是查不到的。

舉個例子,假設10w的車,建行貸70%,其他銀行貸70%,也就是14w,車價才10w。這樣消費者一分錢不花,多出來的4w用於稅、保險、手續費、保證金等等。如果你還想要更多的錢,也有辦法,10w的車同系的有15w的,那就開個15w的票,一家貸10.5w,多貸幾家銀行,支付完各種各樣的費用,還有些錢自己用。


“零首付” “有車就能貸”,揭開汽車金融背後的套路


事實上,一車兩貸和一車多貸其實就是利用貸款買車的交易,非法佔有金融機構更多現金的行為,雖然現在沒有這麼容易操作,但是也有專門的汽車金融服務公司鑽這個空子,非法牟利。由此消費者會由此揹負較高的債務。

"零首付"或"一成首付"容易陷入高價買車陷阱

一般來說,此類陷阱就是將車價虛高,然後再以租代購的方式用車,而且車輛會被加裝GPS。

以某零首付購車平臺正在出售的汽車為例,如果廠家指導價為35.08萬元。如果購車者採取"零首付",先租後買方式,一年內每月還款額度為13529元;一年後購車者可以選擇一次性付清尾款共30.79萬元。這意味著,零首付購車者最終以47.02萬元的價格拿到自己的車,比原車價多付款11.49萬元。

不過平臺也為購車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就是尾款再分期付款方式:三年內每月還款11521元。令人驚訝的是,這種還款方式最終能使購車者的車款達到57.71萬元,比原車價高出22.63萬元。

而這些多付出去的錢,就是消費者為零首付購車方式所支付的利息,變相就是商家的利潤了。如果購車者不能如期還貸,那麼最終結果就是平臺將車輛收回。

民間的"有車就能貸"

分期購入的汽車還能做貸款嗎?

答案是肯定的。

一般來說銀行做分期,都是要求押證不押車,也就是常說的"押大本"。即便是這樣,消費者還可以向民間金融公司申請裝GPS不押車輛的貸款,如果貸款還不上,民間金融公司就直接拖車。

那麼現在問題來,如果車子是按揭車,民間已經裝了GPS,做了二次貸款的情況下,還能貸嗎?

答案是肯定的,最後的做法就是押車貸款。車子存入民間指定停車場,一般都是較為隱蔽,屏蔽GPS信號的地方。當然,越往後抵押,風險越高貸到的款額自然比例會越少,可能20w的車可能最後只能貸到2-3w,利息也相當高。但是這輛車20萬的車,原來就從銀行貸款14萬,後面又從民間薅出了幾萬,加起來也會差不多20萬。

最後押車的這一手民間金融公司基本上知道這筆壞賬的可能性相當大,但是車在自己手裡,車主與民間金融公司簽訂借款協議,車輛轉讓協議,最終可以處置車輛回款。


“零首付” “有車就能貸”,揭開汽車金融背後的套路


也許你要問了,已經押了大本的情況下,車輛又不能在車管所過戶,怎麼處置車輛呢?

民間金融公司的套路就是:車主在借款時候,簽訂空白的借款協議和車輛轉讓協議。留下身份證複印件和汽車行駛證的相關信息。轉讓的時候,民間公司轉讓的是債權,而不是汽車所有權。購買者憑身份證信息和汽車行駛證信息依舊可以購買車險、年檢、上路,不影響車輛使用。

那如果被原來小貸公司發現了怎麼辦呢?

所以一般這種處置車都會賣到外地,跨省的那種。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一輛外地牌照的豪車,而且還是偏遠地方的牌照,多半就是這種處置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