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部署雲系統,以影院盈利爲己任——專訪辰星科技總經理劉鐵男

在這一屆CinemaS展上,辰星科技的展位格外耀眼。硬件方面帶來了14fL高亮激光演示+4D體驗,軟件方面,推出了全新的“慧影雲”解決方案,為電影院這個傳統業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更多可能。那麼從技術到服務的轉型、從軟件產品不斷升級優化服務到如今推出慧影雲系統,這兩年辰星迎接了不少動盪和變化,這難免讓人好奇,經歷了這一切的辰星變成了什麼樣?這次推出的解決方案是不是能充分保障系統安全?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採訪了辰星科技總經理劉鐵男。

率先部署雲系統,以影院盈利為己任——專訪辰星科技總經理劉鐵男

面對現在國家影院雲化的佈局,辰星是怎麼看待雲端化部署後的安全問題?如何去做的吶?

劉鐵男:辰星搭建了完整的兩套系統,一套是基於硬件服務器,一套是完全雲化,在雲上部署。而且這套系統是按照國家信息系統三級保護的標準建的,所有的互聯網上的流量清洗、黑客攻擊的識別、內部人員的權限管理都有,三級是商業銀行的等級,能最大程度的保障系統安全。在系統構建的過程中,我們還配套了一些客戶的本地雲端,從目前來看運行的效果不錯,去年12月初就通過了國家的測試,在廣電備案,允許投入影院商業運營。

也就是這次推出的慧影雲解決方案吧?為什麼會取這個名字?

劉鐵男:辰星慧影雲的名字不難理解,“雲”代表的是雲端化、移動化、並且實現了程序和數據分離,這樣從客戶提出需求到交付,兩週之內就能夠完成。未來我們的軟件會有通用版本,還可以針對客戶需求提供差異性的軟件版本;“影”就是立足於影院,從票務系統簡單的影票管理向影院、甚至影院生態的管理邁進,把能為影院提供的支持不斷向外延伸,一個是雲化之後把票務做深、做細,功能越來越全,將業態內所有的功能都集成到一起,不需要用多個系統,辰星慧影雲一套系統即可;“慧”代表所有數據、內部管理功能都在一個平臺上,並實現雲化,那麼在底層更容易的實現影城大數據的管理,所有數據的關聯、歷史趨勢和其他業態相關性都可以做分析,未來希望能夠進一步完成影院大數據分析,實現智慧影院,這就是我們定義的“慧”。

率先部署雲系統,以影院盈利為己任——專訪辰星科技總經理劉鐵男

應該很多票務系統公司都在做相應的開發,那麼慧影雲的特點是什麼?

劉鐵男:我們系統的特點可以分三個層面,第一層是雲化、移動化。票務和經營系統最先實現了移動化,TMS正在內部實驗過程中,實現雲化也沒有問題。雲化和移動化帶來的好處首先是不需要在現場布服務器,只需要網絡和電腦就能使用,不需要管理服務器,很省心。所以當我們票務系統雲化之後,很多影院客戶表態希望能全面雲化,比如奧斯卡院線就很積極溝通此事;

第二層是平臺雲化之後,平臺整合帶來大數據的整合。原來有票務系統、會員系統,其他的內部管理系統,它們分散在不同的軟件和服務器裡,慧影雲能夠將數據之間的關聯建立起來,為大數據的建模提供基礎,也間接實現了我們的智能化,比如智能化的排片、智能化賣品採購等等,這是雲化提供的技術基礎;第三層是符合行業發展趨勢和助力行業推動。辰星一直在參與廣電的規範制訂,雲化是主管部門看好的發展趨勢,我們提前做好準備,最初雲化也是我們提出的建議。

率先部署雲系統,以影院盈利為己任——專訪辰星科技總經理劉鐵男

影院經理很在意排片,這直接影響票房,在這方面慧影雲能提供那些幫助?

劉鐵男:慧影雲系統具備智能排片功能,用戶可以分項設定,如某時間段內,選擇下屬影院整體或區域直接勾選。我們提供策略的設計引擎,按照時間、地域、具體影院、具體影片等條件,自動生成排片計劃,用戶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做微調,然後分發到各個影院本地放映系統中。分發之後,公司可以管控,設定給影院經理多大的調整權限,如果超出會自動上傳總部,為集中管理提供很大的方便,目前來看,這是最科學的管理模式。

影院經營中還有兩個痛點,發展會員和被電商綁架,這兩個問題慧影雲能不能解決?能解決多少?

劉鐵男:我們“慧影雲解決方案中可以幫助影院搭建運營自營電商平臺,幫客戶做微信、手機APP、小程序等渠道的營銷推廣。但歸根究底,還是迴歸到影院的經營管理誰來負責的問題,辰星可以提供營銷平臺,但上面沒內容就利用不上,沒有活動、優惠力度不夠吸引人,觀眾又怎會選擇做你的會員呢?實際上,這裡涉及的是影城管理人才的缺失,不是辰星所能提供的支持,也不是我們的主打方向,我們提供好用的工具,當然需要懂的人來用。

率先部署雲系統,以影院盈利為己任——專訪辰星科技總經理劉鐵男

我們前面聊到的內容基本都是著眼於服務,辰星從技術到服務的轉型進行了差不多2年的時間了,有什麼體會和變化?

劉鐵男:從轉型本身來說,整個戰略目標的制訂我們內部討論、磨合了將近半年的時間,討論之後形成戰略分析文件、模型架設,經過了十幾輪的細化之後,形成辰星現在的戰略目標、戰略體系、商業模式。然後調整隊伍,搭班子,一切圍繞客戶、圍繞服務結果去調整,去培訓。

從目標確立到調整、培訓人員,磨合團隊,滿打滿算不到一年時間。從轉型結果來看,集團高層對辰星成績比較肯定,辰星之前有140多個開發工程師、80人左右的服務工程師,現在服務工程師增加到了將近200人,目的就是為客戶提供更及時、更優質的服務。

服務工程師增加了這麼多,是不是真的實現價值?具體的服務情況如何?

劉鐵男:技術+服務才能構成最終結果,把技術和產品做紮實是辰星一直堅持的。當然,這些也依賴人的管理,我們從去年開始各種培訓,並且花了9個月的時間,把辰星所有業務重新梳理了一遍,接著在去年9月底拿到了ISO20000的服務管理體系認證。

辰星有設備監測預防系統,一旦發現問題,我們有科學的調度體系,一個工單出來,服務檯定位客戶位置,描述故障情況,內部後臺系統判斷離他最近的工程師位置,以及是否需要備件,這樣我們就能做到最快的解決客戶問題。辰星現在能做到任何故障出現,10分鐘之內的響應率99.71%,所有現場故障,4小時內的解決率86%,8小時內達到90%。維保範圍外的單次維修耗時會長一些即便這樣,36小時的維修率也超過99%。

率先部署雲系統,以影院盈利為己任——專訪辰星科技總經理劉鐵男

目前看來,辰星擁有完善的軟件解決方案和硬件、技術儲備,那麼未來的目標和規劃是什麼?

劉鐵男:辰星要先把整體技術服務提供商做紮實,現在我們的產品都是經過內部周密的測試,完全成熟才會推向市場。至於不確定的產品,必須要得到用戶認可才會變成業務,如果達不到就先不提。辰星最終的目標就是讓影院能夠盈利,只要對這個目標有幫助我們就可以去做相應的開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