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請記得買的股票是公司的股權

價值投資,請記得買的股票是公司的股權

我在傳統金融機構有10年的工作經歷,我遇到不少在投資方面很奇怪的現象,我認識不少做一級市場投資的朋友,做得挺好,嚴謹而規範,但不少自己也同時在做二級市場的朋友,表現卻和做一級市場大相徑庭。

一般來說,做一級市場的投資,需要經歷很多手續和流程才能把錢投出去。首先是投資經理要去擬投資的現場進行初步調查,感覺不錯再蒐集初步資料,調研回來後其項目小組會進行討論,然後根據蒐集的資料撰寫立項報告,報相關部門審核,待立項通過後就進入盡職調查階段了。

盡職調查階段是工作最主要的部分,除了投資機構要進場仔細調查之外,還要聘請會計師事務所、評估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共同進行調查。會計師事務所主要進行審計,出具審計報告;評估事務所主要評估公司的價值;律師事務所主要梳理公司存在的法律性問題和出具法律意見書。而投資機構在各中介機構調查的基礎上,還要對擬投資標的的相關人員進行詳細的訪談,以判斷公司的投資價值。

一系列的工作做完後,得到了公司比較公允的價值,然後就是談投資的價格和風控條件了。投資的價格如果企業是已經盈利的,那麼還是主要以PE為主,如果企業很有前途但尚未盈利,一般以PB為主,最後雙方經過多次交鋒談成一個都能接受的價格和擬入股的金額,同時把風控條件談妥,一般來說會籤對賭協議,約定幾年上市,若不上市會要求按照約定成本回購等等。

盡職調查完畢和條件談妥後還不能投資,因為還需要報投資決策委員會投票表決呢。因此,投資經理把撰寫好的盡職調查報告和相關的資料報送投資決策委員會。投資決策委員會經過資料後,一般會安排一個與投資經理面對面的問答會議,金融行業稱之為上會。上會完畢後,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會獨立投票表決,同意或者不同意,還有一種方式是帶條件的同意,例如要求估值再降降或者再加強風控措施等等。帶條件的同意又會帶來很大的工作量,因為又需要與擬投資標的的管理層進行溝通。

一番折騰後,終於談好,擬投資標的願意接受投資,投資決策委員會也同意按照約定的條件進行投資,這筆投資終於可以投出去了。

投出去了就結束了嗎?非也!因為還要定期進行投資後的管理,即需要定期跟蹤投資標的的經營情況,並撰寫投資後的跟蹤報告,長期緊密的跟蹤標的的經營情況。

最後,投資標的實現上市,或者被其他大型機構併購,或者將相應的股份出售給新進股東,實現賺錢退出。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約定目標,那不好意思,請原大股東進行回購,怎麼也要把本錢和利息拿回來。

上述就是一個金融機構去投資一家實體企業的簡單過程,時間少則一兩個月,多則五六個月,真正的體現了投資的本質:投資就是買入一家公司的股權,公司經營情況和前景好則估值高,公司經營情況差和前景差則估值低。投資經理,關心的是公司的基本面,關心的是公司的行業、產品等以及最終是否能夠和擬投資的公司談好一個比較合適的價格。

但在二級市場上,同樣一個人,表現卻完全不同。

沒有了詳細的盡職調查,沒有了估值評估,甚至連招股說明書都懶得看,隨隨便便幾十萬就買入了一個標的,每天的心情隨著股價的漲跌而起伏,賺幾萬則高興得不得了,而虧幾萬則一臉的陰霾。

完全忘記了買入一個公司的股票就是買入這家公司的股權,把公司的股票當成了一個投機品。

其實,所謂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也就是公司所處的股票交易場所不同而已,但二級市場可以隨時交易的特點,激發了人喜歡賭的天性,價格隨時在變,那麼就有可能博取差價的收益,前述章節也說過,這種賭的天性,是人的自然屬性,不管是牛逼的教授,還是高智商的金融投行人員,還是一般普通老百姓,都有,避免不了。

因此,上述一級市場的投資經理在二級市場控制不了自己的交易行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一級市場,投資是他的工作,必須在公司的規章制度規定的流程下進行投資,所以是實實在在的踐行了投資而不是炒股,但有可能他本人估計對價值投資的理解並不深刻,在二級市場的操作,是他的個人行為,天馬行空,人的本性就暴露出來了。

另外,在投資上要獲得大收益,必然要具備一定的忍耐力,即“延遲享受”。在一級市場,沒有辦法隨時買進賣出,被迫“延遲享受”,而在二級市場隨時可以買賣,隨時有小差價可以做,可以即時享受,因此陷入了無腦投機的怪圈。

所以,在二級市場上做價值投資,一定要記得自己也是在做股權投資,買入股票就是買入公司的一部分,那麼買的時候就一定要調查研究公司是否值得買,買的價位高不高?如果能夠用一級市場的思維理念和方法去做二級市場,那麼價值投資其實就簡單了。價值投資,說到底其實是一種商業思維,即站在企業經營者的角度來看這筆投資,視角就不再是公司股價的波動了,波動擾人心亂,但波動卻和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沒半毛錢關係。

一旦以一個讓自己內心舒坦的價格建倉了之後,就不要管短期的漲跌了,短期被套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股份卻沒有少一股,我們的目標是在較長時間之後呢。

對我來說,雖然二級市場的股價波動比較大,就算是自己認為的合適的價格買進去也大概率會浮虧長短不一的時間,但我更喜歡做二級市場,因為一級市場對於個人來說太難,因為信息不公開,個人哪裡有力量去做一級市場的財務投資啊,哪裡有力量去做盡職調查呢?而二級市場裡,公司的資料是完全公開的,其報表也是經過了審計,相比一級市場透明,因此無需去請那些中介機構。在二級市場,我可以通過長期跟蹤公開資料和偶爾去上市公司參觀調研而慢慢看懂一家企業,雖然在二級市場也偶有上市公司大股東欺騙的行為,但怎麼也比一級市場的黑箱子信息完全不透明強。

通過長期而縝密的跟蹤來確定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然後再以一個比較公允合理的價格介入,持有較長的時間,隨時跟蹤企業後續發展的情況,這樣的操作,大概率盈利。

一旦想通,投資就簡單了,但要真正想通,並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