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天下140580906
实际上,对于两个模式来说。
引援模式上,恒大属于进取型,上港属于保守型
在外援引进来说,恒大引进一些球员可以说实力超群的,但是未必是名气最大的。有成功有失败,但是总体来说成功率还是很高。从上港接手球队后,目前总共引进的外援有九位,在中超打过的有三位,在亚洲打过联赛的四个。基本上选择外援属于已经打出成绩的球员,但是相对来说,球员在进入上港之后的表现没有之前那么亮眼,总给人一种巅峰已过的感觉。一方面和教练的用人方式以及中超外援政策的转变也有关系,另一方面则是球员年龄增长,球员的能力必然是往下走趋势。
在内援方面,恒大基本上就是依靠买买买的策略不断的填补人员,但是随着球员市场价格不断的飞涨,以及俱乐部对于自己的优秀球员的非卖品策略,恒大最近三年都没有办法买到合适的球员,从而导致球队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中生代的球员匮乏,俱乐部实际上处于一个断层的危机中,再加上U23政策导致中生代的球员的上场时间被严重压缩,对于恒大未来几年实际上是一个很严重的考验,老的退役后谁能够顶上去。
上港从根宝的东亚接手过来的第一年,买了3球员于海(5000W)石柯(2000W) 杨博宇(650W),其余都是自由转会的,包括后来去了国安的韦世豪也只是属于租借,估计也是韦世豪的经纪人操办的。总体来说,转会市场都是经纪人在拿上港来忽悠其它俱乐部,但是上港从来没出过手。这个实际上,也和上港球队的年龄层有关系。上港接手的时候,全队年龄最大的本土球员王燊超蔡慧康吕文君才26岁,武磊颜骏凌24,石柯傅欢贺贯22。时至今日,在同年龄层的球员无论比赛经验和技术水平,比他们高的不太多,从俱乐部的角度来说,花近亿资金去买一个比自己球员水平高一点,而且是否能够磨合还不确定的球员是不值得的。目前来看,由于年龄结构的合理和人员相对稳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总体趋势还是向上的。而且,自己青训上来的球员在同年龄层来说也属于佼佼者(根宝的青训队伍最后转投申花,这也是因素之一。)
从球队的运营来说,恒大属于高举高打型,俱乐部始终能够成为媒体的热点。无论是赢球奖金,老板请球员吃饭都喜欢上头条,媒体公关做得非常到位。上港属于老黄牛型,除了目标是冠军,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采取的方式都是不回应不解释,在媒体公关上来说,属于慢三拍的。基本上,上港上媒体头条都是事故型,而不是恒大的故事型。
从青训来说,恒大走足校模式,赚学费养足校。好处是自给自足,缺点是球员成才比率低。因为足校考虑到学费的因素(能给钱的都是好学生),淘汰率会低很多。形成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必然会影响到优秀苗子的成长。上港是传统青训模式,自己花钱养球队。当然,上港参与了上海全运会的足球项目,政府也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虽然上港在青训市场进入比较晚,但是目前在各个U系列成绩属于均属于前茅的。
哪种符合中国足球发展,实际上哪种都适合,关键看投资人的想法。实际上,这也是对于那些从中甲升级上来的俱乐部需要面对的问题。投资人想快速出成绩,那就只有学习恒大的买买买模式,毕竟中甲球员来到中超是有差距感的,尤其面对的外援实力不在同一个档次。你不买的话,连保级都会相当痛苦。上港着重于自身球员的培养,相对来说更加稳健一些,无论是球队和球员的成长都比较看好,不会出现太多的波动。恒大的买买买模式,实际上也就恒大成功,其它类似模式的俱乐部基本上都是在坐过山车,今年进亚冠,明年去保级的比比皆是。毕竟恒大当年是抄底进场,其它土豪俱乐部基本上都是在顶部进场的。
冷看体育的肥东
印象中二者的不同之处不多,他们的相同点倒是有不少;
上港和恒大的相通点都在于靠钱砸,但又有点不同(后面说),恒大的发家史不多说,当初若不是许老总的钞票,广州队可能早就消失在中国的足球圈里了,或者现在还可能混迹于中甲、中乙联赛之中;
上港的建队历史不是很久,05年才建的队,当时是叫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建队的初期,东亚队出了不少青年才俊,这些人大多都是徐根宝带出来的,是他训练基地的球员(也就是目前上港队的队内主力),而徐指导自己本人也是东亚队的俱乐部主席、球队总教练,掌握大小事务,球队也是从低级别的联赛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打上中超,并更名为上海上港集团足球俱乐部,所以上港在东亚时期,靠的是青训力量。
打上中超后,上港的建队模式跟原来有了很大的不同,或许是受到了恒大金元足球的启发,上港队也开始砸钱了,不过这些钱的用途跟恒大有不同之处,恒大是既买外援又囤国脚,而上港由于本身就不差本土球员,所以上港的钱,都花在了外援身上;
可以看这几年上港在外援身上下的功夫,无论是孔卡、艾哈迈多夫、卡瓦略,还是胡尔克、埃尔克森还是奥斯卡,上港队引进的外援一代比一代强,原本徐总是不太喜欢花钱买人的,但无奈背后的金主上港不差钱,加上后期徐总被雇为了球队顾问,管不了太多,所以上港也就越来越向恒大这边靠齐,成为了不少球迷眼中的第二支恒大队。
总的来说,上港和恒大是大同小异,相同点在于不差钱,一个是私企,一个是国企,都不差钱,不同点在于上港的如今的成就起源于本土球员,而恒大则是纯粹靠砸钱成为了中超霸主,虽然恒大也有搞青训,但青训需要时间的沉淀,恒大还没到青训开火结果的时候,上港的建队历史不算久,但却有徐根宝之前的多年辛苦耕耘,这才有上港队的今天。
如果要选一个作为中国足球发展的模式的话,我其实更加偏向于上港的前期建队模式,恒大的那一套虽然很成功,但相反国足的成绩却一直没有进步,反而是大大的退步了,恒大的成功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使得中超受到更多的关注,坏的一面是使得中超变得虚荣,现在不少球队都在学恒大初期的建队模式(为了冠军,不得不砸),大家都在砸钱,忽视了青训,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足协最近为什么要勒令U25去集训,其实也有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瓜叔聊球
中国职业足球,从1994年甲A元年到现在,在俱乐部运作层面,一直没有形成符合世界主流联赛的规范化运营模式,所谓的恒大模式和上港模式,如果从母公司恒大集团和上港集团角度看,骨子里都差不多,就一个字形容:买!
恒大和上港在进入足球行业之前,均无任何足球基因,都是靠整体收购球队进入职业足坛
恒大是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大型民营企业,在整体收购当时还是中甲的广州广药俱乐部后,才正式进入中国足坛。
而上港队的前身,是以足球名宿徐根宝打造的崇明岛青训基地为班底的上海东亚队,而上港是大型国企,依靠从徐指导手中直接整体收购东亚队而建队。
恒大模式是高价购买“大牌外援+囤积国脚”,上港则是“高价外援+本土青训”
恒大收购广药时,队中成员以吴坪枫等本土球员,加徐亮等过气外地球员组成,青训基础很差。
恒大入主后,开始大规模高价搜罗国脚,从郜林、郑智、李学鹏、于汉超、张琳芃,到年轻的徐新、杨立渝,几乎囊括了各年龄段国内最优秀的国脚、准国脚。
在外援方面,恒大开启高价引进当打之年大牌外援的先河,从穆里奇的几百万美元,到J马的4200万欧,恒大以一个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转会费记录,引领中超进入高价外援时代。
而上港前身东亚队,自身青年人才储备就十分丰厚,上港以东亚为主干就能完整搭建球队骨架,无需大肆收购国脚。
在恒大的刺激下,上港在外援引进上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舍弃一百万美元级别的海森,代之以900万美元的孔卡、1800万欧的埃尔克森、5000万欧的浩克,直至6000万欧的奥斯卡(中超迄今为止的最高转会费记录)。
恒大烧钱立竿见影,上港烧钱差强人意
恒大持续高投入,为球队换来了7座中超冠军奖杯、两座亚冠冠军奖杯,足协杯和超级杯各一次封顶,可谓赚足人气。
上港的投入一点不逊色于恒大,但至今未获一冠,最好成绩仅是中超亚军,实难令人满意。
恒大和上港模式,都没有对国家队水平提高,起到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尽管恒大和上港的本土球员,在于大牌外援的训练和比赛中,水平得到不同程度提升,但以这两家俱乐部球员为主力的国家队,成绩却不进反退,那些在俱乐部混得风生水起的国脚,一到国家队,就集体哑火。
另外,在这两家俱乐部的哄抬下,外援和国脚身价直线攀升,让中超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陷入畸形泡沫状态,其个中原因,值得反思。
宋岐2
恒大和上港进入中国足球商业联赛的时间都不长,上港比恒大时间还要晚。恒大靠着前期的砸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现了中超联赛的七连冠,两次亚冠冠军,极大的振奋了处于低谷的中国足球。恒大足球成功也极大推动了恒大集团商业的发展。恒大金元足球的成功,使很多球队纷纷效仿,上港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的上港模式,就是早期的恒大模式。
要说两个模式的区别,我认为是在青训。一般的朋友会认为,上港是靠青训成长起来的队伍,更重视青训,而恒大只会砸钱买人。如果你认为恒大只会买买买,你可能错了。情况可能恰恰相反。上海上港的前身是徐根宝的东亚足球俱乐部。东亚足球俱乐部成立的目的就是搞青训,为中国足球培养人才。球队以上海根宝足球基地的青少年球员为主要班底。徐根宝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东亚足球俱乐部发展为中国的曼联。徐根宝带着这支队伍,从低级联赛开始,最后实现了冲超的成功。现在国家队前锋武磊就是他一手带出来的。
后来这个队伍得到了上港集团的赞助,再后来就被上港收购了。新组建的上港很显然更希望短期内复制恒大的成功,开始了疯狂的砸钱,尤其是在购买外援简直不惜血本,去年奥斯卡、胡尔克、埃尔克森和艾哈迈多夫四名外援的转会费超过了1.5亿欧元,堪称中超甚至是全亚洲最昂贵的外援。至于青训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重视了,自然也没有多少成绩了,与东亚足球俱乐部的宗旨,早已背道而驰了。一线球队虽然还有很多主力是徐根宝带出来的,但上海上港更像是外援的天下。
再来看看恒大。恒大跟上港不一样,买断的广药其实没什么实力,想要提高成绩就买买买。买来了孔卡、穆里奇、埃尔克森等实力外援,也买来了几乎整个中国国家队的本土球员。教练方面花重金请里皮、斯克拉里这些金牌名帅。很快取得了成功,中超七连冠,两次亚冠冠军。取得了成功的恒大,却深知球队要走的长远,没有青训是不行的。所以在建队几年后,开始着重发展青训,培养青年球员。学校足球专业培训由里皮及其团队担任顾问,按照皇马标准系统培养足球人才。经过几年的发展,可以说硕果累累,各个梯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恒大足校已成为培养中国足球的造星工厂,用不了几年,成年国家队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
虽然这两年恒大的成绩并不太好,但就看在恒大对待青训的态度,对人才的培养上,我更认同现在的恒大。希望上港在获得成功后,也能重新重视青训,毕竟这才是中国足球的根本。
大鹏球事杂侃
肯定是上港。
恒大就是买买买 内外援拼命买。国脚级球员买了
放预备队里烂掉反正不能让他们去别的队。
这种模式怎么可能有好处?
上港,完全依靠自己的青训,连续三个赛季不引进任何内援。同时上港也不是封闭式的球队,他引进大牌外援,典型的齐丹+帕文政策。这样我们自己的帕文也培养了,联赛水平也没有降低。
这是目前最适合中超发展的模式!
Dylan6188489835
作为俱乐部,恒大模式被基本证明是成功的。短短几年,球队在成绩和知名度方面获得了飞跃式提升,特别是正当中国足球跌入低谷,许多投资人大举收手撒资的时候,恒大的出现给人眼前突然一亮,并毫不客气地成了中国足球一面旗帜!球迷回来了,球队多了,联赛繁荣了……这些都少不了恒大的一点带头之功。这两年成绩有些停滞甚至下滑,是因为国内有几家有实力的球队争相模仿,并大手笔投入,以至造成多雄争霸局面,不过这是好事,百花齐放才是春!
上港模式也即恒大模式,两者看不出有多大分别。只是一是国企,一是私企,作为国企,里面的繁复关系不言而喻,私人企业则不同,只要不违法,可以做想做的事,错了马上会改回正确,所以往往事半而功倍,这一点上港是无法学得到的。
野鸟飞过
恒大与上港的模式,确有不同,但并不如一般舆论所言,上港靠培养而恒大靠买的区别。
两个俱乐部进入足坛的时间都不长,都有肯出钱,要拿成绩的决心。恒大购买了广药作为平台,但这个中甲平台明显不能满足恒大的雄心,所以从郜林开始,不断的从各地收购高水平的本土球员(以国内水平而言),提高球队的水平。而上港进入足坛,则是直接购买徐根宝的班子(实际上从那一刻开始,徐指导就被排除在俱乐部之外了),由于这个班子整体是徐指导在崇明岛经过多年教导经营出来的,各个位置配备也相对完善,所以从其他俱乐部补充的需要就没那么急切了。因此,所谓的恒大靠买,上港则是培养,这样的区分是假的。要说不同,只是一个按需求逐步(快速)补缺,而另一个是一次搞掂,直接把人家全家买过来而已,而且这种模式几乎是不可能复制的,因为很难再有一个徐指导,能够花多年去培养出一整支青年球队,打出来又再正好碰上一个除了钱却一无所有又要进入足坛的金主了。
两个俱乐部的管理、外援选择是有不同,但总体上来说,区别应该并没有大到区分成两条路线,而应该只是细节以及一些人材上的区别。
其实两个俱乐部最大的区别,确实在于青训,只不过跟一般舆论刚好相反而已。
恒大通过收集国内高手,快速称霸中超,但正因如此,恒大会更明白青训的重要性。进入足坛三四年一边继续笃实实力,一边就开始建立恒大足校,着手未来。可是上港背着所谓的靠青训的美名,至今尚未在青训上有真正的投入,最起码没有大动作,没有报道,球迷也无从知晓。看上去上港除了这个球队,跟足球也就没有其他交织了。今年上港有很大可能中超称冠,希望上港达到梦想后,能开始为未来出力了。
五月星光下
这两种模式就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和球员的能力提升这个方面来说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在这两家俱乐部统治中超联赛的这些年,虽说国家队大多以这俩队的球员为基础骨干,但是并没有看到中国足球的成绩有所提高,反而有下降趋势。你仔细观察这两队的比赛过程就会发现这俩队的国内球员,基本上都是一拿到球就立马传给就近外援,根本就没有根据场上情况合理分配处理来球,长此以往看不出他们技能和球商的提高。本来引进那么高水平的国外球员是希望能从他们身上学到现代足球的技术能力,可是我们没有看到他们学到奥斯卡各种变向带球突破,也没见他们学到霍尔特的内外脚背的急扣过人和内脚背大力射门。看这俩队的比赛就好像几个老外唱戏,国内球员跑龙套似的。所以我们一直困惑这些天天和那么多高水平外援一起训练和比赛的中国球员怎么就没偷的一丝半点的球技呢,都说国人是山寨大师,怎么到了足球上国人就傻了,那么尊重“知识产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