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庙一故事」|泽国镇 新和庙

一庙一故事

「一庙一故事」|泽国镇 新和庙


泽国镇·新和庙

寺庙主神传说

泽国镇新和庙,位于泽国镇鑫合村村部(原郑家村村部)附近,该庙系从新渎宫分灵,主祀敕赐孔侯王。


「一庙一故事」|泽国镇 新和庙


「一庙一故事」|泽国镇 新和庙


敕赐孔侯王

据《温岭县道教志》记载,敕赐孔侯王,姓孔名斌字文英,为山东省曲阜县孔杨村人氏,明弘治十年即1503年农历二月十六诞生。侯王自幼好学,尤喜习武,年青有为,一表人才,拜师学艺,勤学苦练,得中武进士。当时东南沿海地区遭遇海寇侵扰,海寇抢劫烧杀,无恶不作,民不聊生。有一股海寇盘踞新渎二龙山上,安营扎寨,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百姓苦不堪言。26岁的侯王奉命进驻二龙山,与海寇浴血奋战,击退海寇,乡民得安。然海寇败退后,兽性不改,屡屡前来侵扰,极为猖獗。侯王精忠报国,竭力防守,与海寇血战十余年,终于平定海寇,使百姓安居乐业。侯王呕心沥血,于明嘉靖二十四年,即公元1545年以身殉职在新渎二龙山上,年仅42岁。老百姓感恩戴德,于是在二龙山岗上立庙祭祀,清乾隆年间,敕赐孔侯王。由于二龙山山岗险峻,善男信女敬香不便,清乾隆年间将庙从二龙山岗迁至前水后山、交通便捷的新渎地方,重新建造了庙宇。

寺庙历史

新和庙的由来,据村民相传,清咸丰年间,由于遭遇国丧,期间不能演戏,此年轮到后郑保即郑家人值保,新渎宫要求照常做戏庆寿,后郑保人认为国丧期间不能演戏,因此产生矛盾,后郑保信众从新渎宫请了令牌、神位,准备回村立庙。

父老相传,后郑保信众拿着令牌、神位回村时,走到郑家埭头,恰好碰到一位卖火炉缸的小贩,这时童身(乩童)上起来(神灵附身),卖缸小贩竟将整担火炉缸自己砸烂。目睹这一反常事件,乡亲们问童身,庙是否可以择基建在这里?童身指示,庙就立在“白鹤蛋”这地方。所谓“白鹤蛋”,村里的众多口池塘中,有一口形状像白鹤,“白鹤”的后面有四口小池塘,近似“蛋形”。“白鹤蛋”边上的这块田是郑义康祖上的,但是郑义康的祖上不肯舍田,后李李家祖先慷慨乐助,以自己的一两百亩良田调换了郑义康祖上的这一片田,然后在这块田上立庙。因为是后李李家人舍田建庙的,故新和庙又有后李庙的别名。


「一庙一故事」|泽国镇 新和庙


屋基择好后,大家开始施工建庙,到庙快建好时,什么时候上梁呢?这个时候,大家又请示童身,童身说,日子弗用拣,雷风雷雨时拔栋桁就好了。果然,不久就等到了风雨很大的日子,人们就遵照指示拔栋桁,风雨过后,人们还在道地上看到两只很大的老虎脚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改时,新和庙房产分给了贫穷农户,两边的横屋都分了。红星大社时,办公室就设在庙里大殿中。后来,老庙遭到破坏,庙宇被拆光了,泥像被扳倒了,拆后的良田也分给了村民。

因为村里没有了庙,1984年时,村里的一些妇女打算凑钱到牧屿白云山去,此时,村里的陈令光、傅玉芳、陈义法、陈根友、傅雨来、陈友清、陈新友等人知道后,就叫这些妇女们不用去白云山,准备在村里重建新和庙。于是,村人另择基,即在现址建庙,建庙所用的地是陈根友、傅雨来、陈义法、陈友清等人捐出的自留地。一开始,新建的庙是非常简陋的,只是四块石板架起来的,当时,虽然连神像都还没有,只有一只小香炉,但是,村民们依然对老爷非常崇信,有求必应,祷辄显效。不到一年后,善男信女们将临时的石板庙改成小屋,这时候有老爷神像了,神像是从章袁雕佛的厂里请来的。当时前去请神像的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天请神像回郑家时,天还没有亮,起初没有一点风,神像扛到到下周季家桥时,突然间就起了大风,但后来扛到王毛干(小地名)地方时,就风静了。

寺庙现状

新和庙自重建以来,改造扩建了四五次,才形成如今的规模。现占地面积3765平方米,建筑面积1213平方米。

新和庙除主祀敕赐孔侯王外,还祀有鲍一元帅、岱石尊王、吕纯阳祖师、财神、土地、文昌帝君、魁星、送子娘娘、陈十四娘娘、庙主娘娘、四将等。其中鲍一元帅是从大溪太湖毛坦村鲍一元帅庙分灵的,相传鲍一元帅治病很灵,鲍一元帅庙中还有药签供信众求取。岱石尊王也是从外地的庙宇中分灵的,祈梦比较应验。


「一庙一故事」|泽国镇 新和庙


财神

「一庙一故事」|泽国镇 新和庙


吕祖大仙和土地老爷

「一庙一故事」|泽国镇 新和庙


娘娘

「一庙一故事」|泽国镇 新和庙

庙内壁画

规范管理

新和庙管理班子负责人为陈小明、郑小海,常务理事李仁梅,该场所自觉接受温岭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泽国镇党委政府的依法管理,积极推动场所规范化、制度化,严格执行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治安保卫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执事们认真宣传学习《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建立值班制度,重要决策集体商量,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宗教正能量,大力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