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那些年!3380元購買,4個月漲價到麼每平4300元,轉手賺12萬

1990年,第55號令,標誌著土地交易開始受到法律的承認。

1998年,福利分房政策被取消,房地產的買夠者,從企業變成了個人。

2000年,溫州人敏銳的嗅到了這股改革春風,一夜之前湧現無數投資房產的商人。

炒房那些年!3380元購買,4個月漲價到麼每平4300元,轉手賺12萬

他們先是從自己的家鄉,溫州本地開始炒房,當炒熟燒熱後,開始進軍杭州、上海、甚至在全國各地購房置業,所到之處,房價紛紛大漲!

當人們還在被溫州炒房客一舉買下10套,20套,整個單元震驚不已的時候,溫州商人王均瑤卻一舉買下一座摩天大廈。

2002年,王均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僅用了3個月,就以3.5億元的超低價格,收購了上海徐家彙肇嘉浜路段的32層爛尾樓,金匯大廈。

經過重新佈局,重新定位後,命名為“上海均瑤國際廣場”,一年後,該樓房價暴漲1倍,直到今天更是鉅額財富了。

2003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小沈回到了家鄉溫州,發現原本做傳統生意的父親,也開始進軍房地產,家裡的叔叔阿姨們,嘴裡聊的不再是蓋廠房,而是買樓房!

炒房那些年!3380元購買,4個月漲價到麼每平4300元,轉手賺12萬

這引起了小沈很大的興趣,24歲的她既沒有學習過房地產的專業知識,更沒有什麼投資經驗,不過這些都難不倒好學的小沈!

除了正常工作外,只要有時間,小沈就開始嘗試參加各種大型房展會。不急於出手的小沈,不但可以從銷售人員嘴裡聽到該樓盤的介紹,更可以多方瞭解溫州樓市發展的動向。

再加上這片養育小沈24年的熱土,她對此再熟悉不過了,每一個小街,每一條小巷小沈都有記憶,結合自己的看法,小沈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投資計劃。

她看上了一套嘉景花園的房產,一個地理位置相對較偏的溫州新城項目。雖然身邊很多朋友都不看好,可小沈卻有自己的理論。

小沈覺得,老城區基本上建設的差不多了,將來市區肯定往新城發展,再加上該小區樓盤較多,基礎設施很完善,是個非常有潛力的項目。

她說服了父母,以3380元/平的價格,購買了一套135平的大三房,不到46萬的項目,首付30%,小沈僅用了13萬就拿下了該套房子。

讓小沈驚喜的是,僅過了4個月,該房的就漲到4300元/平,轉售後,去掉所有費用,小沈淨賺12萬,投資13萬,4個月淨賺12萬,這接近百分百的利潤回報,讓小沈嚐到了房地產所帶來的甜頭。

炒房那些年!3380元購買,4個月漲價到麼每平4300元,轉手賺12萬

父母也把賺來的12萬,打進了小沈的賬戶,第一次擁有如此巨大的財富,小沈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她開始更加積極的閱讀財經新聞,房產週報,當遇見好的項目,絕對是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只要價格合理,立即行動。

經過5年的歷練,幾次的房產交易,直到2008年,小沈已經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

而她依舊奔波在買房的路上,只不過,她已經不僅限於溫州本地市場了,而是跟著溫州炒房大軍,開始在全國各地,四處尋求商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