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在服務社會中彰顯「示範」建設硬功夫

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是我國現代衛生類院校的先驅者,建校80多年來,始終執守“勤慎誠愛”的校訓精神,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人才培養和學校發展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2015年,學校成功入選“江蘇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吹響了再出發的號角。

在院長李慶榮看來,社會服務是高校的重要職責,“示範校”建設就是要讓這一價值取向更加鮮明,路徑更加成熟,在更大範圍走向社會、更高層次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孕育機會,促進創新,實現自我發展。

在這一理念引領下,學校進一步明晰了“依託專業,融合行業,反哺社會”的社會服務路徑。依託五大平臺優勢,為社會提供多形式多層次的服務,使得人才培養和學校發展的活力競相迸發,澎湃向前。

構建體系,讓履責順起來

學校依託行業辦學所具有的“科技服務、培訓服務、職業鑑定、對口援建、社區服務”五大平臺為支撐的社會服務體系,確保了服務社會的順暢運行。

科技服務方面,學校出臺一系列文件,制度化推進科技創新、科研團隊建設,促進科學能效遞增;構建了行業與區域並舉、中醫藥和西醫藥並舉、技術創新與社會服務能力提高並舉的“三並舉全覆蓋”科研工作新格局;並充分發揮專兼職教師及學生力量,打造出“三位一體、校企聯動”的科技服務新模式。

培訓服務方面,學校一方面通過編制標準、加強督導、設立專家庫等,促進全省全科醫師培訓的質效;另一方面,沿著“強合作、建平臺、謀發展”的思路搭建了遠程繼續教育平臺,與培訓基地、培訓中心併線運行,共同為企業員工、在職人員及軍轉幹部等提供高質量繼續教育。

職業鑑定方面,學校建立了“江蘇建康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執行養老護理員等5個職業工種的技能鑑定,並通過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反推學校“雙證書”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教育教學改革。

對口援建方面,學校積極開展健康扶貧工作,採取“扶貧先扶智”的思路,開展針對青海、新疆、海南的基層衛生幹部培訓班,選派優秀教師赴青海海南州開展護士執考助考培訓,2018年對口招收青海中職畢業生30名、西藏內高班學生15名來校學習。

社區服務方面,學校大力推進志願服務基地建設和品牌化建設;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與地方藥企共建中草藥產學研基地,助推地區經濟發展;成立省應急救護培訓中心等,開展各類應急救護知識、舉辦培訓崗位練兵大賽,助力基層工作者應急救護素養的提升。

雙線豐收,讓服務活起來

3年“示範”建設,學校拓寬了前進的道路,更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線豐收”。

學校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3項高級別科研項目,合作研發69項,斬獲7項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打造了中醫藥研究等10支特色科研團隊,曾慶琪教授被評為“浦口區十大科技之星”;《中國腫瘤外科雜誌》被評為省級精品科技期刊,並榮獲第八屆江蘇省科技期刊金馬獎;《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雜誌更名為《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雜誌,填補了江蘇省內沒有“高職教育”和“護理”教育期刊的空白。醫學情報研究所更是承擔了省內大部分醫學類獎項的查新、報獎業務,完成課查新3875項,年均創收百萬元。

學校培養千名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帶教師資,提升了江蘇省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的質量。繼續教育培養學生16112人,畢業5261人;學校還培訓援外醫療人員86人,承擔各類國家級別會議4場、大賽3場,並對口新疆、青海海南州等地舉辦各類培訓班15期,培訓965人。

3年來,學校的志願者隊伍已拓展累計7000餘人,打造了“黃金4分鐘”等17個品牌志願服務項目,與27個單位簽訂服務協議,惠及23.6萬人;參與36項省級以上賽事,累計服務時長47000小時,榮獲了“世界全項目輪滑錦標賽”優秀組織獎及“南京慈善獎”等一系列殊榮。

“軟實力”彰顯“硬功夫”,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以服務社會為宗旨與導向的“示範校”建設功夫,值得借鑑,值得推廣。 (姜 雋 王麗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