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十一加班族的一剂良药

一年一度的十一小长假可算是来了,真是不枉大家从一个月前就开始规划行程。可事不遂人愿,总有意外,加班总是来的猝不及防。你是不是心想:“要是能穿越回古代,做个悠闲的上班族该多好呀”。如果是这样,小编可得提醒大家“想多了”,不信我们来看看古代的加班族。


送给十一加班族的一剂良药


“微臣救驾来迟啊,臣罪该万死!”这可谓是皇帝遇险,大臣们统一的台词了。其实话虽这么说,速度已经相当快了,就是因为他们二四十小时执勤啊。最近火得的不得了的《如懿传》中凌云彻一类的御前侍卫就是典型代表。公公宫女更不在话下,主子不休息,哪能有他们休息的时间。这可谓是加班极限了,更不要说是朝九晚五了。清代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卷一有载:“闻近日中翰以夜班为苦,互相推避”。要是碰上个隋文帝似的工作狂Boss,那工作就更苦不堪言了。不止加班,正常上班打卡、休假也是极不容易的。


送给十一加班族的一剂良药


就休假来说,司马迁在《史记·百万君传》中所言:“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即上五休一,可谓就休假是很人性化的设置了。但是从唐朝开始,这一休假制度就做了调整,改成了十天一休,即所谓的旬假。王聘三在《古今事物考》记载:“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荀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这就明确规定了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一月可休息三天,一年也就三十六天。请假制度也极为严格。虽然是有“荀休”,但三品以上官员休假前要提前“告假”,假期结束后回来报到时还要履行“销假”手续。否则,轻则罚一月俸禄,重则罢官。不销假重则丢饭碗,如此严格,搁到现在,恐怕都是全勤了。


送给十一加班族的一剂良药

《古今事物考》(明)王三聘撰 民国二十四年陕西通志馆刊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再说这上班打卡,很多人就有疑问了,古代又没打卡机,不能识别指纹、人脸,怎么打卡?那你就错了,没有高科技,但有人工打卡机呀,即“点卯”。《诗经·齐风·鸡鸣》载:“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也就是说古人在鸡鸣的时候就要去上班,公鸡打鸣的时间一般为早上五点,按照地支的顺序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卯时,官员们上朝之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点人数,所以古代上班打卡就叫“点卯”。除此之外,上班考勤尤其严格。比如京官,如果不能上朝,需要说明情况和理由,并且在“花名册”上注明,称为“注门籍”。如身体不好,便在名字下注明“病”字,等等。

古人治“庸”,首先从“迟到早退”抓起。古代官员以“清、慎、勤”为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班下班。《唐律疏议·职制五》中有一条法令是这么规定的:“内外官员应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处笞二十小板,每再满三天加一等,满二十五天处杖打一百大板,满三十五天判处徒刑一年。”明代缺勤二十天处杖打一百大板。五点就要上班对于现代人来说简直恐怖,尤其是清朝的皇帝都比较勤奋,雍正四点就要爬起来,天天上早朝基本上靠毅力了。


送给十一加班族的一剂良药

《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等撰 清孙氏平津馆影宋钞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大诗人杜甫如此兢兢业业的加班,这一剂药还算管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