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環境保護不可不說的這些事!

當地時間10月8日,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公佈。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和保羅·羅默因把

氣候變化和科技創新融入長期宏觀經濟分析而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威廉·諾德豪斯因為在環境經濟學領域的研究獲得了眾多環保人士的關注目光。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環境保護不可不說的這些事!


氣候變化與經濟活動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環境保護不可不說的這些事!

威廉·諾德豪斯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氣候變化經濟學,他認為,環境變化和人類的經濟行為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

威廉·諾德豪斯將基本理論和物理、化學、經濟方面的實踐結果結合起來,用以研究對人類活動和氣候之間的相互作用。基於這種方法,他不僅將自然視為人類活動的制約條件,也認識到自然受到了經濟活動的強烈影響。

諾德豪斯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個量化的全球經濟-氣候系統模型,這一工具能夠模擬出經濟和氣候在不同的自然、市場和政策假設下會如何共同演化。

“徵收碳稅可以解決碳排放問題”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環境保護不可不說的這些事!

近年來極端氣候出現的頻率不斷上升,幾十年一遇的災害時有發生,其中一個重要誘因便是全球變暖,背後則是人類活動帶來的大量碳排放。

諾德豪斯致力於研究人類的經濟活動如何影響自然環境,自然環境變化又將如何作用於人類社會,人類要怎樣才能實現與自然的良性互動,具體表現為碳排放、氣候變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

諾德豪斯認為,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的最高效方式是建立全球碳稅機制,即對所有國家統一徵收碳稅。

一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進大氣層,引發全球變暖,最終造成他國受損。環境汙染的總成本並不完全由汙染者自身承擔,從而導致汙染高於均衡水平。使用碳稅或碳交易等政策干預抑制溫室氣體排放,每個排放者應向社會支付與其排放造成的損害相應的代價


(素材來源於網絡,南京環保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