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一、保護歷史建築遇到困惑

中學時歷史課上,我常常為我們國家擁有這樣燦爛輝煌的歷史而激動不已。那些缺乏高科技的古人,用智慧和力量戰勝自然,修築洪水防禦工事、道路橋樑,修建長城,一代一代修建他們的宮殿和園林,或宏偉,或精緻,在想象中總是令人感動或震撼的場景。讀歷史書或古典小說,會發現裡面有些建築物、園林的空間描寫的栩栩如生,有興趣幾乎可以按照書本重新建造一個。

然而提起現存完好的古代宮殿建築,卻寥寥無幾。最為出名的北京故宮,最初於明朝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開始建設(公元1406年),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家宮殿,保留至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漫漫歷史長河中的其他的宮殿,那些集各個朝代文明精華的建築如今何在?

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北京故宮

我常常想,可能是因為木質結構的建築本身耐久性就差,因而不能保存很久,讓我們無法在現實中保留歷史書中描述的那些空間場景。但另一個事實是,在歷史改朝換代的過程中,新朝的王或皇帝往往將舊朝的宮殿放火燒燬,自己重新建造新的宮殿,這樣的歷史不斷重演,直到清朝替代明朝,才改變了這項不成文的新朝制度。宮殿建築因為古代君王政治或迷信的因素慘遭焚燬。各地的其他古建築,在社會發展中,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被默默地踢出了地球。等到回過頭來它的價值被發現了,它已經不在了。

我們熱衷於去歐洲瀰漫著中世紀氣息的小鎮小街去旅遊,也熱愛在大理古城、平遙古城或宏村、西遞這樣古樸異樣的歷史和今天交融在一起的小村中流連忘返。在身邊,我們卻感到無趣。一切都是隨處可見的。去到湖南的一個小縣城和去到廣東的一個小縣城,到處都是一樣。彷彿是一夜之間,一雙無形的大手拿著幾個巨大的圖章,在全國各處,不辭辛勞地到處蓋上的。即使在某個地方,原來已經存在一些自己的痕跡,也非得把它抹掉,用圖章蓋上。

無可厚非,在今天這樣匆忙務實的年代,每個人奔忙於生計,為了能擁有供自己遮風擋雨的居所,我們必須努力提高效率。總不能為了保護那看起來破破爛爛的老房子,讓房主世世代代一直住在裡面,生活設施得不到改善,眼巴巴看著周圍的空地或無趣的破房子,都變成了別人的高樓大廈,而自己仍然住著貌似有文化,實際很艱辛的歷史建築。總不能為了別人的歷史,讓自己的生活無法跟上時代。

二、城市更新

外國有很多成功城市更新案例,例如德國魯爾工業區改造、英國金絲雀碼頭改造、西班牙巴塞羅那改造。

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德國北杜伊斯堡公園

德國魯爾工業區改造的大背景是傳統工業萎縮,遺留下大量廢棄廠房和環境,城市人口減少,活力不足。更新的目標是恢復城市的活力,採用的手法是利用工業遺產,塑造特色環境,改善設施,吸引人口並塑造高品質的城市空間。

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英國金絲雀碼頭

英國金絲雀碼頭改造也是在碼頭關閉,城區衰敗的背景下進行的,是20世紀80年代倫敦中心區最大規模的房地產項目之一,包括商業、住宅、辦公等複合功能。項目由代表政府的公司與私營開發商合作,通過分期開發住宅、工業、商業、辦公等所獲得的收益滾動開發,並引入地鐵線路,新擴建道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公屋、提供公共空間,項目改造後提供片區就業崗位提升為原來的三倍,容納人口超過原來的兩倍,居住人口和片區企業數均超過原來的兩倍。

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巴塞羅那聖卡特納市場改造

巴塞羅那的城市更新則注重公共空間的振興和以文化、知識為主導的再發展,而且不僅僅注重於物質層面改善,更包含社會和經濟層面的更新。例如巴塞羅那更新有這樣幾項措施:將被佔用的街坊內院改建為小廣場、小公園,使老街坊獲得活力;鼓勵既有建築的改造,通過舊廠房改造成新型的loft公寓;建設更多的幼兒園、教育培訓中心、社區中心、圖書館等文化設施,擴建港口,加強商業、提供新的賓館、辦公、大學空間;強化老城區的步行活動區、增加自行車專用道等。

上述案例中,德國魯爾區改造和巴塞羅那城市更新不論是背景還是模式,和深圳目前主流的城市更新都大大不同,前兩者是以吸引人口為目標的對原有建築和環境、設施的改善,後者則是對土地緊缺的拆舊建新和拆低建高。與深圳城市更新稍微有點類似的就只有倫敦金絲雀碼頭的改造,都屬於大規模拆除重建類型,但實施背景仍然有很大的不同。金絲雀碼頭改造的背景是碼頭關閉,城區衰敗,目標仍是吸引紳士階層人口,顯然不同於深圳人多地少的囧局新應對的背景。城市更新的目標不是吸引人口,而是為了改善環境。拆除重建,騰籠換鳥,建築面積多了,居住人口少了或不變,品質提升,環境改善,自然居住在這裡的人也變了。

三、深圳的軌跡

假若城市總是沿著一定的軌跡發展,深圳是否也會有必須要經歷上述的魯爾區改造和巴塞羅那改造時類似的背景?自然,我們有了前車之鑑,城市的管理者們總是能提前預見這樣的危險,因而防患於未然,提前轉型,防止或推遲中心區衰敗。

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深圳還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從1979年到今天,也才三十多年。按照歐洲許多城市的案例,在工業革命那個年代,從一個生機勃勃的商業城市發展成熟穩定到一個大部分市民都只願意守在家裡收租的時間大約需要兩百年,因此這種類型的衰敗和死氣沉沉離我們還很遙遠。

那麼我們現在就站在城市的端頭。在兩百年或更久以後,我們的城市是什麼樣子?是否仍有最初的痕跡?80年代初的痕跡到現在還剩下幾處?80年代以前的痕跡是否仍然存在?我們告別了木質的建築,不害怕天然的作用對建築的影響。然而我們不能不害怕自己。並沒有刻意要破壞的意思,只是我們“不得不”。就像古代的新朝帝王不得不焚燬舊朝的宮殿一樣,我們陷入了舊的就是落後的或者必須拆掉的怪圈,陷入了為了經濟利益不得不拆掉的堅定的思想意識中。那些七十年代建的房子,多麼簡單可笑啊,這麼低的密度,多麼浪費土地啊,我們為什麼要留下來呢。看著那些兵營式的房子,大概很多人會這樣想。過了幾十年,後代發明了更好的技術,有了更新潮的藝術,看今天的房子,說不定也有類似的想法。

假若哪兒還存在一些有特別意義的房子,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個深圳小城人人皆知的建築,到了現在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認為應該多留一留,以留下城市成長的痕跡嗎?關注深圳有關建設的新聞的人大概都不會這麼認為。因為它佔據了好位置,即使它原有的功能仍然運營的不錯,它也會因為佔據了城市的好位置,“不能讓位置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而使自身能繼續存在的可能性大打問號。儘管這個位置的“好”說不定在最初也和這棟房子本身分不開。

假若還存在一些有特別意義的房子,是更早的時代留下的當時居住形態的房子,其本身已經長滿了苔蘚,房子密密麻麻,裡面住滿了不願租住租金稍高的租客的房子,它們會因為保留深圳少量的原住民老住宅風貌而得以繼續存在,讓後人發現他們先輩們的居住方式,體驗當時的場景嗎?瞭解情況的人當然也不會這麼認為。因為房子的主人需要發展,他們沒有義務一輩子只能擁有這樣低矮、設施簡陋的房子。大家利益各有訴求,誰能想到後人的感受,誰願意為後人的感受埋單。只是奇怪歐洲那些古香古色的街區,建築都是如何留存至今的。也許第一次用心營建,後面才會用心保存。難道我們從古至今,一直忙碌於為自己搭建一個臨時遮風避雨的場所,卻從不願意花心思精心營建自己的房子,所以我們從來都對它不懷留戀之情?

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大芬油畫村

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華強北街景

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深圳福田CBD

來深圳旅遊的內地人第一天去了大芬油畫村,據說想法是這樣的。深圳很爛,藝術家很慘。那根本就是個城中村啊,破破爛爛的。到了華強北,也覺得很沒品,太low。第二天去了CBD,瞬間有了改觀,高樓大廈很氣派,深圳還是不錯的。來深圳旅遊的美國人第一天到了華強北,覺得很有生活氛圍,很不錯。第二天去了CBD,覺得太大太冷清,不是人的尺度,感覺不喜歡。想去大芬村,不敢一個人去,一來感覺距離市中心太遠,二來下地鐵還有那麼遠,怕迷路。也許,對於城市中哪兒需要拆,如何改善,我們不可以片面草率地下結論。在漫長的城市軌跡中總有形形色色的建築和城市片區;在茫茫人海中,也有形形色色的觀點;對於如何選擇,如何取捨而城市需要謹慎地加以甄別。

四、假若已經下定決心

假若在深圳,有那麼一片小房子或一棟房子,它的歷史文化價值已經得到了認同,已經被下定決心要保留,最好還能創造點價值,為城市增光添彩,是否有辦法做到呢?筆者才疏學淺,但已經有許多人想到了許多辦法了,其中不乏成功案例。

《坪山整體城市設計》項目中,為了保留深圳土生土長的客家圍屋提出了好幾個好辦法,其中有一個和我想介紹的新加坡的一個已經成功的案例有些相像。這個方法就是老掉牙的“塑造公共空間”。它給出了一個案例,在三洋湖更新單元中,按照城市設計提出的甄別方法,選出其中特色鮮明的客家圍屋群加以保留。更新單元內其他任何指標都不變,開發商仍可獲得同樣的可出售建築面積,只是把高層房屋的佈局稍作調整。改造後這片保留的客家圍屋將作為這個更新的小區的文化公園和社區服務中心。

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坪山三洋湖更新改造改善方案

新加坡也有一個類似的案例。中國廣場(China square )是新加坡最早實現城市化的片區之一,有歷史、建築、文化等方面的價值。然而不斷惡化的居住環境和周邊金融發展對土地的需求使其成為城市更新的重要地段。歷史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博弈使政府面臨保護與開發的抉擇。最終,在對建築進行細緻的評估和商業潛力分析的基礎上,新加坡城市重建局決定採取新的發展和選擇性保護相結合的發展策略。項目整個地塊被劃分為大小功能各異的地塊,出售給發展商。其中確定為拆除重建的部分主要用來建設辦公樓,強化商務中心地位,確定為新舊結合的地塊主要用於商店、辦公、餐飲、娛樂功能,形成步行街區,並結合傳統建築營造室外活動空間,為區域帶來豐富的夜生活。同時預留土地用於建設停車樓和員工餐飲樓。中國廣場通過該項新舊結合的城市更新,目前已成功轉型為一個具有獨特城市風格的片區,大量被修復的店屋與新建的高層建築結合在一起,承載著包含辦公、零售、餐飲、藝術、文化的豐富的使用功能,成為城市一個重要的商業和娛樂價值增長點。

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新加坡中國廣場(China square )

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新加坡中國廣場(China square )

上海的田子坊改造也是規劃同行們津津樂道的成片歷史建築保留的成功案例。但它並不是像新加波中國廣場一樣由規劃人士主導的。最初,田子坊所在片區存在6家舊廠房約1.5萬平方米的建築,由於產權問題只能租給街道辦。街道辦將其原價借給“田子坊”運營主體。1998年,運營主體將舊廠房以每平方米0.5元的價格出租給著名的畫家做個人工作室,名人效應吸引來一大批來自國內外的攝影、繪畫、設計等視覺藝術家落戶。在保護歷史建築外貌的前提下,把舊廠房改做藝術工作室。隨後,運營主體又請來畫界泰斗黃永玉,並由他為該片區取了“田子坊”的名字。2001年,運營主體成立“藝術街管理委員會”,隨後田子坊片區被市經委命名為18家上海首批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在不斷的發展中,舊工業廠房1.5萬平方米的建築已用完。當地的居民開始自發將房屋租給入駐企業,併成立了有關的民間組織協調不同區位、樓層的原住民和企業之間的利益。目前,田子坊區域內部除初期改造部分為舊工業廠房外,大多數為里弄式住宅。該區域對於入駐企業的經營內容、不同經營類型的比例也都做了規定,以保障“田子坊”意向創意的特點。目前,田子坊核心區域內,保留著上海所剩不多的典型石庫門裡弄建築,集中了不少於26個國家的137家視覺藝術、室內設計、工藝美術設計及188家包括各國風格的特色餐飲、酒吧、服飾和藝術品等創意企業。

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如何優雅地改變一座城?——有關城市更新的那些事兒

上海田子坊

假若我們有下定決心要保留的房子或片區,我們定有辦法將它保留,如果肯費心思,費精力,我們可以把它經營得風生水起,美輪美奐。

五、做一個有魅力的城

一個有自己的想法,又勇於表達的人,往往能得到別人的喜歡。一個充滿熱情談論家鄉一條自己深愛的漂亮的河流的人,要比一個呆板地講述一個別人的有趣故事的人更討人喜歡。愛默生說,嫉妒等於無知,模仿無異於自殺,一個人不管好壞,必須把自己看作自己的命運,雖然廣闊的宇宙不乏善舉,可是若不在自己得到的那塊土地上辛勤耕耘,一粒富有營養的糧食也不會自動送上門來。城市何嘗不是這樣。世界上惹人喜愛的城市風貌不一,有古樸的歐洲中世紀風情,有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有的自然風貌迤邐迷人,有的甚至神秘莫測。也有的城市有幾個不同類型的這樣的點,可那些吸引人的,無不是那些從他們的歷史長河中慢慢生長出來的。中國造再多的歐陸風情小鎮,你仍然體會不到當地那種氛圍,也不會認為它們能深深地吸引自己。歐洲做再精緻的蘇州園林,你也很難找到那種韻味,所以要在深圳的歷史長河中,培養屬於自己的“歐陸小鎮”和“蘇州園林”,那是它自己在自己的發展中長出來的,它的形象無一不體現了它就是深圳的,是自信的,美麗精緻而富有韻味的。

若是真正愛著這個城市,請不要急著拆除。不是不要拆除,但必須用心營建。過去那些建好的,有沒有我們可以發掘出來,增加城市內涵的?如果發現了,我們可要注意了,說不定它就是下一次“歐陸小鎮”“蘇州園林”的範本,我們得好好愛護和裝扮她。而現在開始營建的,我們更加要慎重。因為誰知道我們不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養了一隻蚌,它將來要生出璀璨的珍珠?因為我們想把這個城市建設成一個自身散發著獨特魅力的大小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