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photo-475656/


來源:物聯之家網(iothome.com)

水產養殖包括在淡水和海水環境中繁殖、飼養和收穫動物和植物。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水產養殖供應了超過50%的人類食用,市場價值約為1600億美元。與此同時,據AgFunder News報道,2016年海產和水產養殖科技初創公司收入超過1.93億美元,比2014年和2015年的5200萬美元增長了271%。

我們將最後一條藍鰭金槍魚從海里撈出來只是時間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利用技術來挽救。

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進入該領域的物聯網公司和初創企業,正在使用或開發從智能傳感器到衛星的數據採集技術,這些數據可以使用各種基於雲的分析軟件工具(包括人工智能)進行處理,從而提高水產養殖的運營效率,甚至環保。例如,大型公司嘉吉今年早些時候宣佈將發佈一個名為iQShrimp的預測軟件平臺,該平臺使用

機器學習和傳感器讓農民瞭解他們的操作。平臺還使用移動設備、傳感器和自動投食器收集蝦的大小、水質、餵食模式和天氣狀況數據。結合其他數據,這些算法能夠提供諸如飼養管理策略和最佳收穫時期等建議。


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目前,嘉吉公司是小池塘裡的“大魚”。但是還有一些初創公司希望能在競爭中倖存下來。

物聯網技術預測環境變化

Yield 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澳大利亞科技公司,自2015年以來已經籌集了1150萬美元投資,其中包括去年電動工具製造商博世在內的650萬美元A輪融資。 該公司的Sensing + Aqua IoT平臺主要用於澳大利亞牡蠣養殖業。Yield公司的傳感器收集許多重要氣候條件數據,包括鹽度、水溫和深度、氣壓和海潮高度。數據被傳輸到Yield的微軟雲平臺,其中人工智能(AI)和其他分析軟件將其轉換為當地天氣和收穫條件的三天預測。

這種超本地信息對於牡蠣養殖者特別有用,因為大雨可能會將汙染物衝入海灣中,因此他們經常不得不關閉收穫區域。然而,這些決定通常是基於幾公里之外公共氣象站的雨量計,導致每天的經濟損失在2萬至10萬美元之間,具體取決於季節。Yield表示,其預測性物聯網系統可以減少30%的收穫損失。

利用物聯網技術統計魚類數量

加拿大XpertSea Solutions水產公司成立於2009年,已經籌集了約880萬美元,包括4月份的750萬美元。投資者包括Aqua Spark,這是為數不多專注於水產養殖的投資公司之一。 如果你認為數羊會讓你睡著,那麼你可以試著數魚仔。這就是該公司高科技XperCount剷鬥對孵化場和養魚場所做的事情,試圖更好地控制庫存。XperCount採用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系統來計算蝦類幼蟲等生物的數量和大小,它是一種支持物聯網的設備,連接到一個門戶網站,客戶可以在該網站上訪問數據和分析。


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XpertSea解決方案


該公司聲稱其平臺比傳統的手工計數方法更有效和更準確。例如,印度一家水產養殖公司已經用xper count取代了人工計數。在包裝過程中,過去需要兩個人每人25分鐘來計算一個隨機袋中的幼蟲數量。現在,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可以數五袋。根據案例研究,XperCount還將公司的計數準確性提高了60%。目前XpertSea在48個國家擁有客戶。

用物聯網技術觀察魚類行為

Umitron公司成立於2016年,總部設在新加坡,但主要由一個在日本紮根的團隊運營。這家初創公司本月籌集了價值830萬美元的種子資金。這項技術的核心是UmiGarden,一種依靠太陽能運行的物聯網設備。它利用傳感器和機器學習來監測和確定魚什麼時候可以餵食,以避免浪費金錢過度餵食。使用計算機視覺——人臉識別背後的技術,來理解魚的行為聽起來可能有些牽強,但是我們從愛爾蘭一家名為Cainthus的初創公司那裡發現了一些類似東西,它對奶牛也有同樣的作用。


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Umitron


該平臺還引入衛星圖像,以提供有關環境條件的數據,例如水溫,這會影響魚類進食。據AgFunder News報道,umitron還利用物聯網數據研究不同魚類的行為,以確定雜交養殖的最佳實踐。此外,據AgFunder報道,這家初創公司還與生產昆蟲魚飼料的公司合作,分析其產品的性能。

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海洋研究

卡特琳娜海洋牧場成立於2012年,已經在聯邦水域建立了美國第一家離岸牧場,距離其聖佩德羅總部約6英里。aquatech初創公司籌集了380萬美元,自去年首次播種其佔地100英畝的“牧場”以來,已成功收穫了數百萬只貽貝。最終,這家初創公司希望在1000英畝的土地上種植各種各樣的雙殼貝類和海帶。此外,卡特琳娜海洋牧場與美國NOAA等科學機構和研究機構合作開展了一個名為海洋物聯網的項目。該項目的核心是一個海軍海洋氣象自動裝置( NOMAD )浮標,該浮標收集並傳輸該地區的各種海洋數據,用於評估環境影響和優化農業作業。


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遊牧浮標,卡特琳娜海洋牧場


去年,該設施在NOMAD平臺上增加了一個名為“圖像流細胞機器人”的潛水裝置,該裝置利用機載顯微鏡和機器視覺分析水中的顆粒。該設備作為一種早期預警工具,用於監測有害藻類的大量繁殖。

其餘的初創公司

以下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瞭解到的其他一些小型物聯網初創公司:

EFishery成立於2013年,總部設在印度尼西亞,已經獲得了約120萬美元的公開資金,用於自動餵魚器,可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進行控制。此外,據報道,該公司正在開發一種池內傳感器,通過監測魚的運動和水的漣漪來跟蹤飢餓程度。這個想法是,魚越餓,它們變得越好鬥,在水中產生更多的旋渦。如果魚比較安靜的,那麼餵食器就會自動關閉。

Jala成立於2015年,是印度尼西亞的另一家初創企業,提供物聯網傳感器和軟件來監測蝦養殖場的水質。多功能一體裝置測量溶解氧、溫度、溼度、pH、鹽度和總溶解固體。這些數據可以通過網絡或應用程序即時訪問。該公司甚至聲稱採用算法來根據傳感器的數據做出糾正措施。

印度的Eruvaka公司成立於2012年,生產用於遠程監控養魚場的硬件和軟件。例如,它的太陽能水池保護裝置提供對水參數如溶解氧和pH值的實時監測,以便在問題出現之前識別問題。該裝置根據溶解氧的讀數自動調節曝氣機,節省高達20%的能源費用。

結論

魚類養殖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食品行業,但是正如你從早期初創企業中可以看到那樣,這個行業只是最近才開始在技術上有所發展。有趣的是,大多數物聯網平臺還包含某種類型的人工智能,例如用於監測物種的計算機視覺或用於分析和預測建模的機器學習。這是一個趨勢,我們看到它遠遠超出了水產養殖甚至農業範疇。值得注意的是,嘉吉是美國最大的私營企業,在物聯網水產養殖的佔有一席之地。如果像孟山都這樣的同行也加入,或許想快速收購一家或多家上述初創公司,我們也不會感到驚訝,畢竟,有一條海洋生存定律是:大魚吃小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