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南崗的博物館廣場從建成之日起就是哈爾濱這座城市的中心。那時,在這座廣場正中是巍峨的聖尼古拉教堂,環繞它的一棟棟建築,風姿各異卻又呈現出眾星拱月般的和諧優雅。在聖尼古拉教堂的東北向是一棟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以其獨特的精緻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它最初的主人是猶太人鮑利斯•達尼洛維奇•梅耶洛維奇,所以它曾被稱為梅耶洛維奇大樓或梅耶洛維奇宮。這棟市一類保護建築也屬於猶太人活動舊址群的一部分,2013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俯瞰尼古拉教堂廣場,左一建築為梅耶洛維奇大樓

梅耶洛維奇是一個猶太畜牧業主,賣牛奶、賣牛肉、中央大街開過牛肉店,在俄僑中很頗有名氣。當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來臨時,他選中了南崗城區中心這個制高點,請著名建築師尤·彼·日丹諾夫設計建造了這棟建築。1921年,磚木結構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築落成。橫向五段豎向三層的嚴謹結構,砌塊式的牆體裝飾賦予了建築整體的凝重感。法國孟沙式坡頂、半圓的老虎窗、小巧的陽臺、透空的女兒牆又帶來浪漫的回想...梅耶洛維奇大樓作為日丹諾夫留給哈爾濱的建築遺產,充滿著他所擅長的優雅、端莊和靈動,在當年綠樹蔥蘢的城市中心,在周邊風格各異的建築群落中,它既偉岸奇崛又散發著柔和的光。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梅耶洛維奇將這棟不動產出租獲取了利潤,但是坊間一直流傳著關於梅耶洛維奇的負面新聞。說他如何騙取俄羅斯貴族寡婦的金錢用來蓋樓,又無情的將身無分文逃難來哈的她拒之門外等等。然而這並不影響梅耶洛維奇大樓在哈爾濱的醉人風景和藝術發展史上的重要位置。由於地理優勢,很多拍攝尼古拉教堂的照片裡,都會留有梅耶洛維奇大樓的身影,成為尼古拉教堂的美麗襯托。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梅耶洛維奇大樓成為尼古拉教堂的美麗背景

1921年波匹沃任斯基醫院在梅耶洛維奇大樓的一層創辦。醫院設有內科、外科、牙科、婦產科等,醫療科目完善。醫生隊伍也十分強大,據說當時很多知名的猶太醫生都曾在此工作過。此後,這棟大樓裡還開辦過鮑豪維特洛夫藥店和柔高夫藥店。看起來這棟建築似乎以醫藥產業為主,然而讓它揚名的卻是藝術。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哈爾濱是中國比較早出現西洋繪畫教育的城市。其中的標誌事件就是,俄國流亡畫家米哈伊爾·基奇金在梅耶洛維奇大樓的三樓上,開辦了一所荷花藝術學校。荷花藝術學校成為當時哈爾濱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學校,在不同時期曾分別開辦過多項藝術專業,如素描和色彩畫、聲樂、話劇、芭蕾、鋼琴、小提琴和樂理、雕塑、朗誦、啞劇和藝術史等。任課老師大多為十月革命後流亡哈爾濱的造詣頗深的俄國藝術家和教育家。所以從另一種層面上來說,這裡也是俄僑流亡知識分子的聚集地。他們在這裡交流、創作、教學、集會,抒發著去國離家的憂思。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1925年荷花藝校的招生廣告,圖片來自網絡

美術教育家A.霍洛季洛夫教授在這裡教授造型藝術和雕塑。雕塑課教師阿.卡緬斯基曾是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學生。學校的創辦人基奇金後來被尊為20世紀俄羅斯偉大藝術家之一。1918年, 基奇金隨著潰退的沙俄軍隊流亡到了哈爾濱,1922年在梅耶洛維奇大樓創辦了這所荷花藝校,並在這裡遇見了他未來的妻子——比他小20歲的維拉。美麗的維拉·葉梅利亞諾夫娜·庫茲涅佐娃是出生在哈爾濱的俄僑,在荷花藝校學習繪畫時與老師基奇金相戀,與他一起度過了餘生的顛沛流離。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基奇金夫人維拉,圖片來自《新民晚報》

1928年,基奇金夫婦離開哈爾濱去往上海定居。在那裡他們開工作室、教學、創作……成立了上海俄僑藝術社團“星期一”。基奇金逐漸在上海擁有了強大的影響力。被稱為“上海無與倫比的調色師”。1947年,基奇金夫婦拿到了前蘇聯政府換髮的護照,二人重返故國,雖然對維拉來說那才一個陌生的國度。1968年85歲的基奇金去世。2005年維拉去世,享年101歲。他們的主要作品大多保存在雅羅斯拉夫爾藝術博物館。評論家們認為夫婦二人最主要的作品都是在中國完成的。無論是在哈爾濱還是上海,他們都通過作品表達了對中國的讚美與熱愛。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基奇金夫婦,圖片來自《新民晚報》

梅耶洛維奇大樓裡的荷花藝術學校是當年埋下的藝術的種子,在哈爾濱生根、發芽、開花、碩果累累。它培養出大批的中外藝術人才,包括許多傑出的藝術家和教育家,後來都活躍於世界各地。這裡更成為哈爾濱美術教育的奠基之地。哈爾濱美術人才的豐厚,大約就是從這裡起步的。在李述笑先生的《荷花藝術學校和哈爾濱俄僑美術家》一文中,曾對荷花藝術學校和哈爾濱美術發展的輝煌歷史做了更為細緻的介紹。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1955年秋,梅耶洛維奇大樓被省委置換給國營秋林公司,頂替阿什河街原37號大院成為秋林公司的職工俱樂部。秋林公司有自己的合唱隊、樂隊、戲劇團,曾經名噪一時。此後這裡經常舉辦音樂會、戲劇演出還放映電影。再後來,這棟建築又成為秋林公司中山商場、大明眼鏡店等等。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現在這裡是哈爾濱市少年宮的培訓基地,但是一層仍然作為商業店鋪在使用。哈爾濱市少年宮也是成立於1955年,朱德題寫宮名,是當年全國的四大少年宮之一。成立之初稱為“哈爾濱少年之家”,先後選址在省外事辦和原哈爾濱圖書館,最後才接手梅耶洛維奇大樓。哈爾濱少年宮自成立以來,為國家、省、市輸送了大批各類專業人才。師勝傑、黃宏、劉流、王璐瑤、孔令輝、作曲家劉錫津等,兒時都曾是哈爾濱少年宮的學員。從這棟美麗的建築中,曾經走出那麼多優秀的藝術人才,為哈爾濱的藝術發展寫下傳奇的一頁。而今天在這裡培訓的孩子中,無論有多少未來之星,都希望在他們未來的回憶裡,仍然能鐫刻著這幢米黃色建築的印記。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從東大直街374號梅耶洛維奇大樓建成至今,九十七年過去了。佇立在城市中心的它,看慣了多少風雨。在它腳下,日本的侵略軍舉行過閱兵式;在它身前,蘇聯軍隊的坦克隆隆駛過;它目睹了那些瘋狂的人將面前雄偉的尼古拉教堂拆成一地廢墟,從此這座城市沒有了鐘聲;它眼見著不遠處的滑冰場變成摩天大樓,刺破城市的天際線......在那些新時代的寵兒面前,原本巍峨的老建築被映襯得渺小而落魄,它們代表的時代已一去不回。然而,當人們在車水馬龍的城市中軸線上駐足眺望時,梅耶洛維奇大樓那彷彿荷花蓓蕾般的深紅色穹窿仍然是值得感懷的,因為它曾塗抹了這座城市的絢爛,升發了這座城市的風華,不容忘卻。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哈爾濱淪陷後,日軍多門師團在尼古拉教堂廣場舉行閱兵式,左一建築為梅耶洛維奇大樓。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蘇聯紅軍進駐哈爾濱

老建築背後的故事:東大直街374號原梅耶洛維奇大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