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區檢察院運用公益訴訟訴前程序提升生態檢察工作質效

2017年7月份以來,青原區檢察院積極踐行生態檢察思路,強監督、出重拳、促修復、重預防,全方位探索實踐環境公益訴訟訴前程序辦案模式,受理發現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線索7件,辦理公益訴訟訴前程序案件5件,通過提出檢察建議等方式督促行政執法機關糾正違法行為、依法正確全面履職5件。

一是加強內部協作配合,建立案件辦理綠色通道。

從全院選配業務能手充實到民行科,建立公益訴訟專案組。設立生態巡迴檢察室,制定《關於設立生態旅遊巡迴檢察室的工作方案》,對涉及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集中交辦,形成線索摸排、立案、調查核實、訴前程序、提起訴訟、出庭公訴等執法辦案“一竿子插到底”,確保專案專辦,快速辦理。

二是加強外部協作配合,拓寬環境公益訴訟線索發現渠道。

同區農業局、林業局、環保局、水務局、河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分別會籤“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資市場整治”“林業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環境保護”“打擊工業園區環境汙染犯罪護航工業可持續發展”工作方案,健全信息共享、線索移送、共同配合、共同預防的聯席會議機制,形成打擊合力。如,該院在查閱縣水務局行政執法檔案中發現河道非法採砂十分猖獗,遂開展調查並向區水務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加大非法採砂打擊力度。根據方案,該院聯合區水務局開展打擊非法採砂專項行動,協助區水務局固定證據、製作筆錄、履行程序等,罰沒非法採砂船1只,行政處罰罰金30萬元,破解了河道非法採砂“頑疾”。

三是運用訴前程序多元化監督方式,督促行政機關自我糾錯主動履職。

靈活運用檢察建議、約談行政違法主體負責人、案件跟蹤回訪等多種檢察監督方式履行環境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積極推動行政機關主動履職糾錯,促進環境公益損害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如,該院在履職中發現林地上散亂堆放電子垃圾近4噸,遂向區環保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採取有效監管措施責令相關責任主體及時清運並徹底處置電子垃圾。現電子垃圾已全部清運完畢並得到妥善處置。同時,向區林業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履行監管職責,要求責任人對被破壞的林地補植復綠,現已補植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