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出“穷山窝”开启“幸福门”

中国乡趣网讯 9月21日,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藏族乡花园村、前隆村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分配仪式上,领到钥匙的前隆村村民马元葆拿出手机对着自己家的老旧房屋进行了拍照留念,因为等分配到的县城北环路的楼房装修完了,马元葆一家四口就要挪出“穷窝”融入到县城,开始新的生活。和马元葆一样搬到城里居住的还有花园、前隆两村的287户979人。

挪穷窝住县城

在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分配仪式上,马元葆高兴地说,多亏了党的政策好,花了一万元就住上了这么好的楼房。马元葆只是花园、前隆两村287户97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其中一户。原本一个平米1600元80平米的楼房共需花费12.8万元,而贫困户马元葆只掏了一万元,剩下的11.8万元全由政府补贴了。

马元葆原来住的地方在离县城50多公里外的大山深处,距松多乡政府19公里。“我们骑着摩托车去县城需要花两个半小时。就因为路途遥远,我的母亲已经7年没有去过县城了。”马元葆回忆说。

来到马元葆的老旧房屋,虽然低矮的土坯房有些昏暗,但家里整洁干净。原来靠着12.6亩地吃饭的马元葆一家,一年的收入也就3000多元。自从政府将他家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驻村“第一书记”姚永民的帮助下家里发生了许多改变。“姚书记来到前隆村以后,工作非常上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经常与村民谈心、话家常,不摆架子、不装样子,埋头实干。”说起驻村“第一书记”姚永民,前隆村许多村民连声称赞。

贴心人真扶贫

“姚书记您的辛勤工作,使我们挪出了穷窝,我很感谢你们的付出。有你们的带领,我们才能有美好的今天,此刻,我除了说一声谢谢,再也想不到任何词来表达我的心意。”这是前隆村贫困户师存得发给“第一书记”姚永民的一条信息。

姚永民从海东市公安局来到松多乡前隆村担任“第一书记”至今,已近半年的时间了。这位原来在单位和禁毒工作打交道的骨干,经过半年多的入村工作,现在已经是前隆村村民的“贴心人”了。

“姚书记,我们10月底就可以搬到城里住了吗?”离马元葆家还有10多米远,马元葆75岁的母亲就招着手大声地向姚永民询问道。“您安心等着吧!10月底就能搬进大房子啦!”说到新搬迁项目,姚永民的语气里掩饰不住骄傲和兴奋。笑着走到老人跟前,便和坐到大门口的老人说起家常来。

马元葆的母亲所问的房子,是前隆村目前正在火热进行的易地搬迁项目。松多乡花园、前隆两村是典型的山区村,部分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户与户之间也非常分散,稀稀落落地占了大半个山头。存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现状,群众自发申请易地扶贫搬迁意愿强烈。

“扶贫先扶志,救贫不救懒。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就是为了给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地方的困难群众提供一个脱贫致富的平台。”姚永民对记者说。他还希望搬迁进城的群众,树立信心,积极创业、就业,快速实现脱贫致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姚永民来到前隆村驻村扶贫以后,海东市公安局也积极支持前隆村的各项扶贫工作。海东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熊嘉鸿和副局长韩世林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局长熊嘉鸿自掏腰包拿出10000元对贫困家庭大学生进行了资助,并答应贫困户愿意资助大学生直到毕业。而副局长韩世林联合海东市红十字会给前隆村送去了60套家庭包。

前隆村易地搬迁项目总投资1607.6万元,其中易地扶贫财政专项资金1246.5万元,群众自筹361.1万元。搬迁安置群众91户2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83人,非贫困户37户109人。搬迁群众住房建设面积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另配产业资金受益149户、498人、268.92万元商铺建设。

搬得出稳得住

在花园村冯贺全的家里,记者看到窗明几净、家电齐全,一家人看着57寸的大电视不时地笑语满屋。花园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于2017年5月正式动工建设,11月29日举行了住房分配仪式,完成了住房建设任务,196户搬迁户领到了易地搬迁住房钥匙。

“花园、前隆两村是互助县唯一安置到县城的两个村子。互助县委、县政府考虑到村民搬迁后的收入等后续问题,所以就将安置地点选在了紧临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和孵化基地培训楼的旁边,以便群众搬迁下来后就近到农畜产品交易市场打工,还可以到孵化基地通过培训增加一定的技能。”互助县扶贫局副局长鲁自治告诉记者,花园、前隆两村易地搬迁和产业发展项目,共涉及搬迁人口287户979人。两村住房建设及产业项目总投资达5000多万元,其中502名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修建资产271.8万元分红收益商铺。

走进花园、前隆两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红青相间的楼房规划有序。该易地搬迁项目实行政府引导、搬迁农户自愿,集中安置的方式,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房。修建的易地搬迁住房有25平方米、50平方米、80平方米、96平方米、112平方米、128平方米6种面积5种户型。

“互助县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易地搬迁总体要求,积极制定两村后续配套发展产业项目计划。”互助县松多乡乡长藏仁尚说,首先通过实施资产分红收益项目,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将建成后的商铺向贫困户实施资产收益,增加贫困户收入。其次,加大劳务输出,争取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想方设法拓宽增收渠道,增加搬迁群众劳务收入。最后,强化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的劳务技能和水平,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引导有能力、懂知识、善经营的贫困户发展家政公司、劳务公司、手工制造以及零售、餐饮等服务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目前,互助县松多乡花园村的7户群众、前隆村所有搬迁户住房分配已全面完成,开始进入装修入住阶段。同时,扶贫产业资产受益项目、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公益性岗位就业上岗等各项工作也一并进行。各种后续项目的实施,将为“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的脱贫攻坚战固基加速。(记者颜金梅摄影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