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我们编辑部张跃跃和李天咨两人今天分别对大家比较关注的动态表现做评测汇报。首先两辆车均标配了启停系统,张跃认为奇骏的启停系统震动不算很大,但启动的那一瞬间还是令人感到不适。天咨表示探界者的启停系统是自己见过的最舒适的,在系统启动过程中基本上察觉不到发动机的停止和运转。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天咨认为探界者的动力输出非常平顺,因此即使是走走停停的路段,动力方面给人的感受也是比较游刃有余。张跃则认为奇骏在低速起步时车辆有“前窜”的感觉,这和它的油门踏板调教的比较轻巧有关。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探界者的刹车响应灵敏,这给予了天咨很强的信心。而奇骏的刹车传承了日系车一贯偏软的特性,张跃认为这也是为了向舒适性妥协。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探界者采用了9AT变速箱,天咨认为这套动力系统响应极为平顺,换挡逻辑也很清晰。奇骏采用的是CVT变速箱,张跃表示论平顺,CVT变速箱还没有对手。不过天咨还是觉得探界者更加兼顾了舒适性和驾驶乐趣。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城市路段的比拼中,两车各有干秋,接下来在高速公路上的比拼,将是动力的直接对垒,尤其是天咨,对探界者的这台2.0发动机很是期待。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探界者和奇骏都带有并线辅助功能,探界者的提示灯位于后视镜上,观察后视镜的时候很从容的能发现两侧的状况,并且还配备实用的座椅震动提醒功能。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奇骏的提示灯位于A柱内侧,在车内的好处是灯亮起时会更加明显,不会受到外界太阳光的千扰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探界者2.0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91kW,最大扭矩达到353Nm,天咨认为这台发动机的数据高于一般的2.0发动机。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奇骏搭载了日产QR252.5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37KW最大扭矩233Nm,虽然数据上并不突出,但张跃更看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稳定。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天咨很喜欢探界者的车道偏离预警功能,并带有座椅震动提醒,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很是实用。奇骏搭载了一套更完全的系统,称作“安全屏障”,简单来说就是将碰撞事故过程从“危险还未出现”到“碰撞之后”分成6个阶段,对各个阶段发生的危险原因采取最适合的技术措施,从而防止发展为更危险的状况。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来到山路路段,探界者的2.0T发动机在加速时游刃有余,偏向硬朗的悬挂调教在山路行驶时给人的信心更足,这令天咨大呼过瘾。奇骏搭载的25L发动机虽然在动力上表现尚可,但是偏软的悬挂在过弯时让他不由自主的放慢速度,张跃认为还是城市驾驶更加适合奇骏。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天咨觉得虽然探界者的个头大,但是驾驶起来很像一台轿车,尤其是方向盘的指向非常精准,这使得其在山路上有很强的驾驶乐趣。奇骏在低速时转向力度较轻,比较适合女性车主,高速行驶时方向盘存在少量虚位,再度说明了奇骏是一台注重舒适性的城市SUV。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热爱运动的天咨对SUV的要求较高,探界者可通过中控台上的按钮来开启四驱系统,从而满足他在非铺装路面上驾驶的需求,未开启四驱的情况下,前驱驾驶还可、节省燃油。奇骏同样搭载了四驱系统,另外还比探界者多出了中央差速锁锁止功能,可以令张跃更加放心。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两车均带有上坡辅助和陡坡缓降功能,探界者的上坡辅助功能,当松开剎车踏板时,制动力持续的时间,要远远高于奇骏。另外,探界者的陡坡缓降功能可以帮助驾驶在不踩制动踏板的情况下,平稳通过下坡坡段。而奇骏则需要切换到四驱模式才有此功能。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最终到了油耗比拼的环节,因为拍摄路线原因,两车行驶距离略有差别,探界者和奇骏分别行驶了96km和112km。探界者加了7.51L95#汽油,奇骏加了9.45L92#汽油,平均油耗分别为7.82L/100km8.43L100km,无疑探界者更省油,不过张跃认为奇骏可以加92#汽油,可以减少-部分成本。

美系SUV大战日系?评测雪佛兰探界者对比东风日产奇骏

老谢总结:探界者2.0T发动机配合9AT变速箱表现无可挑剔,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探界者的动力领先于同级别车型,其带来的强劲动力可以给他们不错的好感。

奇骏延续了日产一贯的优势,那就是舒适性,它更加适合那些对动力要求不高,日常驾驶更加注重舒适性的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