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遍出科考試都不怕|朝花夕拾 · 協和八

朝花夕拾

聽說

掌握好「狼瘡腎炎(Lupus nephritis,LN)」,就可以打遍免疫科、腎內科、普內科出科考都不怕了(雖然小編還是嚇得渾身發抖╮( ̄▽ ̄””)╭)。那是因為,腎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最常見的靶器官損害,而且亞洲人群狼瘡腎病發生率(診斷時為 21%~65%,全病程中為 40%~82%)比白種人高 [1];若是給所有 SLE 患者進行腎活檢,會發現受累率幾乎是 100% [2],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今天就來跟小編一起學習 LN 的出科考重點內容(特點、分型、腎活檢指徵)吧!

一、LN 的特點

臨床特點

最常見的臨床表現:蛋白尿。(去翻翻 LN 病人的尿常規,印象就能更深刻啦)

特徵性的病理特點

2009 年 SLE 分類標準的確診標準(可於主頁回覆「SLE標準」查看)除了「滿足以上 4 條標準」以外,還有一條是「腎活檢證實為狼瘡性腎炎且抗核抗體或抗雙鏈 DNA 抗體陽性」,那這裡的「腎活檢證實為狼瘡性腎炎」是什麼意思呢?

1). 沉積物以 IgG 為主,幷包含 IgA、IgM、C3 和 C1q——「滿堂亮」免疫熒光現象;

「滿堂亮」是「所有都亮」而不是「哪裡都亮」的意思。不過 「哪裡都亮」也是 LN 的特徵,請接著往下看。

② 腎小球內同時有系膜、內皮下和上皮下區域的免疫複合物(Immune complex,IC)沉積;

③ 腎小球外 IC 沉積:腎小管基底膜、腎間質和血管;

④ 腎小球內皮細胞中存在管網狀包涵體(如圖黃色箭頭)。

打遍出科考试都不怕|朝花夕拾 · 协和八

二、LN 的分型

首先,狼瘡腎炎分 6 型,請將如下 6 型的名字倒背如流:

I 型 系膜微小病變

II 型 系膜增生性

III 型 局灶性

IV 型 瀰漫性

V 型 膜性

VI 型 嚴重硬化性

要記住這 6 型其實並不難,關鍵在於理解每個名字背後的含義。

第一步:理解頭和尾。

  • 頭 - I 型,也就是「沒事兒!」,臨床幾乎沒有腎臟受損的證據,僅在腎活檢時會發現系膜區一丁點兒免疫複合物(Immune Complex,IC)沉積。

  • 尾 - VI 型

    ,「終末期!」,> 90% 的腎小球已硬化,臨床為終末期腎病的表現;無論一開始為哪型,若持續進展,都可演變為 VI 型。

第二步:理解中間 4 型的質和量的區別

  • - II/III/IV 型和 V 型有著本質的區別,這是因為前 3 者的 IC沉積位置與後者的完全不同:

    • II/III/IV 型 IC 主要沉積在 GBM 近端,即系膜和內皮下,導致炎症細胞浸潤、引起增生性病變,臨床表現主要為血尿、蛋白尿和肌酐升高;

    • V 型的 IC 主要沉積在 GBM 遠端,即上皮下,導致基底膜呈瀰漫性增厚,缺乏炎症細胞浸潤,引起

      膜性腎病,臨床表現主要為腎病綜合徵

打遍出科考试都不怕|朝花夕拾 · 协和八
  • - II、III、IV 型之間(尤其是 III 和 IV 之間)最主要是量的區別:

    • 光鏡下,II 型系膜增生性的 IC 主要沉積在系膜區(顧名思義),炎症反應輕,而 III 和 IV 在系膜區和毛細血管袢內皮下區都可見 IC,炎症反應強,腎小球細胞大量增多、白細胞浸潤。不過其實電鏡下(即更細緻觀察時), II 型也可以見到內皮下 IC 的沉積。可見,光鏡下 IC 沉積位置的差別主要由「量」引起,且量的區別引起炎症反應強度的區別。

    • III 和 IV 型的臨床表現和病理表現都頗相似,全靠「數數」來區分:光鏡下,受累腎小球 < 50% 即為 III型,> 50% 即為 IV 型。

第三步:再來一型一型挨個加強記憶吧!

打遍出科考试都不怕|朝花夕拾 · 协和八

再以一張圖總結一下各型 LN 的免疫複合物沉積特點:

打遍出科考试都不怕|朝花夕拾 · 协和八

文字說明 by 作者

第四步:明白「增生性」與「活動 vs 慢性」

腎穿的目的除了診斷,還有區分增生性 LN(III、IV、Ⅴ+III、Ⅴ+IⅤ)與非增生性LN(II),以及判斷活動期還是慢性期,用於指導治療。

活動性和慢性指數是對 LN 分類的補充,對不同的病變按照 0~3 計分。

  1. 活動性指數病變:細胞增生性病變,纖維素樣壞死/核碎裂,細胞性新月體,白細胞浸潤,透明血栓,腎間質炎症。

  2. 慢性指數病變:腎小球硬化,纖維性新月體,腎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

一下子很難都記住,不過其實每個項目都有道理,理解著記憶就可以了!

依此還可將 III 型和 IV 型分為活動性或慢性亞型,如下:

打遍出科考试都不怕|朝花夕拾 · 协和八

三、LN 的腎穿活檢指證

問題一:哪些初治 SLE 患者需腎活檢呢?

1. 通常來說,除非禁忌,幾乎所有 SLE 腎臟受累者均應活檢。

  • 腎臟受累的徵象包括:蛋白尿(>0.5g/d)、血尿、管型尿或肌酐升高。這樣看來,只有 I 型 LN 患者不需要腎穿。

  • 不過實際操作中,無腎功能異常者,不常規行腎穿。

2. 若該患者診斷不明,可藉助腎活檢診斷 SLE(前文已提及 2009 年 SLE 分類標準)

  • 由於腎小球本質是微血管,反應了微血管的病變,因此為了看是否有微血管病變時也可進行腎活檢。

問題二:何時需要重複腎活檢呢?

關於這一點,尚未達成共識,所以小編暫不深究,簡單總結如下:

1. 症狀及檢驗結果發生改變,或者退而復現(包括尿蛋白、血尿、肌酐上升等)。也就是說,出現了可能要改變治療的臨床表現。

* 膜性腎病者蛋白尿復發不需要再活檢,因為太常見,這樣的患者通常還是膜性腎病,活檢結果通常不會改變治療。

2. 懷疑存在其他 SLE 外的腎臟病。

打遍出科考试都不怕|朝花夕拾 · 协和八

今天就複習到這裡,祝大家任何考試都順利!

參考文獻

1.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y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prevalence, incidence, clinical features, and mortality.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2 Feb;64(2):159-68. doi: 10.1002/acr.20683.

2.《八年制內科學》第三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3.《八年制病理學》第二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4. UpToDate. 狼瘡性腎炎的腎活檢指徵. 2015-10-06.

5. UpToDate.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腎臟疾病的診斷及分型. 2016-03-24.

*文中圖片除註明來源外均為作者原創或來自正版圖庫。

*回覆「狼瘡腎炎」「LN」可查看本文。

質控:小二仙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