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頭痛忍氣吞聲

90%的人在一生當中都經歷過頭痛,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應該拿頭痛怎麼辦,不敢吃止痛藥,又認為不值得去醫院,於是只能硬生生咬牙堅持。實際上,對於頭痛,完全不必如此忍氣吞聲。

别对头痛忍气吞声

別怕吃止痛藥

睡不好會頭痛、壓力大了會頭痛、生理週期快來了又頭痛……頭痛來襲,有時候咬牙忍一忍就過去,有時候乾脆請假回家睡覺,但是對於止痛藥,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不吃”,因為“副作用大會上癮”。實際上,大多數作為頭痛急救藥的非甾體消炎藥都屬於非處方藥,經過了長期的驗證,確認有療效、質量穩定並且非醫療專業人員也可以安全使用。因此,如果頭痛不期而遇,完全可以服用止痛藥,讓自己接下來的工作和生活都不受影響。當然,在服用藥物前須仔細閱讀說明書,確認自己沒有禁忌症,而且用量也是在推薦範圍內。

頭痛也要看醫生

止痛藥暫時緩解了頭痛後,該看醫生的還是應該去看醫生。如果每週都需要服用止痛藥,或者最大劑量也已經無法緩解頭痛,那就應該毫不猶豫地看醫生。一方面排查隱藏在頭痛之下的嚴重疾病,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服用非處方藥預防頭痛發作,或者接受其他非藥物治療。例如,可以通過手術阻斷痛感神經。

頭痛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引起頭痛的因素很多。有時候需要抽絲剝繭般耐心尋找頭痛的根源,有時候必須快刀斬亂麻,一刻都不能耽誤。在後一種情況下,患者必須立即去醫院看急診:例如,腦膜炎等嚴重的感染或者是腦卒中等死亡風險很高的疾病,其症狀都有頭痛,稍微大意就有可能錯過了搶救的黃金時期。因此,一旦感到頭痛的方式與以往不一樣,或者是頭痛以外還出現了其他症狀,要立即去醫院。

患者做好自己的功課

頭痛的治療常常需要一個綜合性的方案,患者除了按照醫囑服藥和接受治療,還必須做一些其他功課。記錄頭痛發作的情況,以及發作前所做的事情和吃的食物是十分重要的。這能夠幫助患者找到誘發頭痛的因素。例如,有的患者容易在運動後頭痛,有的患者會在吃了巧克力後頭痛。可是在做頭痛記錄之前,他們都沒有發現此類聯繫。知道了誘發頭痛的因素,就可以儘量避免頭痛發作。另外,生活習慣上的改變,如保持健康的飲食、規律作息、學會壓力管理等,都能夠讓患者頭痛發作頻率或疼痛程度降低。

積極嘗試新療法

如果以往的老方法統統都不管用,還可以嘗試新的方法。新的儀器可以通過磁場效應對大腦神經元產生刺激,從而達到預防和緩解頭痛的作用;新的手術可以在影像設備的輔助下對神經進行精準麻醉;新的藥物可以切斷頭痛的神經通路。哪怕這些新方法不能完全消除疼痛,但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減少患者對止痛藥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