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法治思维做实基础工作——记嘉兴市公安机关十佳社区民警凌鸿杰

“以后注意啦!在出租房屋里不能私拉电线,电瓶车这样充电容易引起火灾!”“老板,你这个灭火器没有定期检查记录,要引起重视啊!”“网管不仅要管好上网人员的实名登记,还要管好不准客人在网吧里吸烟,禁烟标识贴着不是当摆设的!”2月27日一大早,海宁市公安局海洲派出所民警凌鸿杰已经在辖区里开展消防检查了,并把出租房屋、商业区、网吧等公共场所存在的消防隐患一个一个点出来,教给他们整改的方法。

凌鸿杰,1986年6月出生,2016年6月任海宁市公安局海洲派出所社区警务队队长,同年11月,因工作表现突出,火线入党,2017年2月,被评为嘉兴市公安机关十佳优秀社区民警,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这些荣誉的背后,应该归功于凌鸿杰的“法治思维”。

海宁首张

“反恐罚单”出自他手

2016年6月,正值G20杭州峰会召开前夕,海宁作为杭州的东大门,全体民警严阵以待,严查各类社会治安隐患,对每一道防控环节进行查漏补缺。但是辖区内有部分行业场所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在检查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6月17日上午,凌鸿杰在工作中发现,海宁市某加油站作为海宁市级防范恐怖袭击重点目标单位,未建立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未配备防范和处置设备、设施,他当日即对该加油站做出了警告以及责令整改通知。19日下午,凌鸿杰又带队杀了个“回马枪”,对此前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了复查,发现问题未落实整改。凌鸿杰意识到,加油站的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的相关规定,于是立即固定证据,向单位和责任人分别开出了大额的“反恐罚单”,成为反恐法实施以来,海宁开出的首张罚单。

“此举在行业场所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社区民警就应该用足用好法律手段,将法治思维渗透到日常的基础管控中去。”海宁市公安局治安大队负责人对凌鸿杰办理的这起案件给予了高度评价。

流口管理

关键在于“压实责任”

流动人口管理是社区民警的一大职责,“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底数清、基数明”的14字要诀,每位社区民警都谨记心中,但是真正要做到却不容易。

凌鸿杰的辖区大概有8000名左右的流动人口,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他认为一定要向外挖潜,提升房东、中介和用工单位的主动申报意识,而且这块工作做到位的话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来说也更能到边到底。

所以,凌鸿杰一直致力于宣传海宁公安自主研发的“一报通”系统,中介、用工单位和房东只要通过手机APP即可将流动人口信息上报,“微信警务室”建立起来后,凌鸿杰也经常鼓励大家通过微信将信息报送至社区民警处。

平台都提供了,申报方法也手把手教会了,但是不少房东还是不重视,往往租客一多,就搞不清到底自己房子里住了多少人,是哪里人,干什么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面对这种情况,凌鸿杰果断依法依规处置,绝不手软,2016年下半年以来,凌鸿杰已经根据《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第八条、第九条的相关规定,对10余家物流公司、房屋中介和房东个人作出处罚。

“处罚肯定不是目的,但是在多次提醒、约谈效果不佳的时候,通过处罚的手段给他们敲敲警钟,我觉得很有必要。”凌鸿杰认为。

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2016年以来,凌鸿杰带领警务队的同志共采集到人户分离数据2000余条,流动人口做证5000余人次,巡防核录数据2500余条,真正做到了对辖区流动人口“底数清、基数明”。凌鸿杰说:“执法是警察的天职,不管是接处警还是社区管理,或者我以后被调至别的岗位,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学法、用法,对群众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有法可依,是我追求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