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男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警惕「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愛」

北大男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警惕“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愛”

-01-

王猛(化名),曾經的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的專業之一生物專業錄取,本科之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看似開掛的人生,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痛苦。

他已經連續12年不回家過春節,6年前和父母徹底決裂,拉黑聯繫方式,斷絕和父母的一切聯繫。並於最近寫了萬字長信,控訴父母的“罪行”。

此事經媒體披露後,引發了熱議。

在人民日報的微博下,一位叫“藝術細菌楊叫瘦”的網友評論道:“百分之90的人沒資格評論他,沒體會過,不知道會給自身帶來什麼樣的痛苦”,此評論獲得了超過2萬個“贊”。

王猛的遭遇並非個例。

-02-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中國式父母”也經常被提及。

百度百科上對“中國式”父母的定義有十條,包括過分溺愛、心靈施暴、物質刺激、動輒體罰、朝令夕改等,幾乎沒有正面評價。

我們當然不能據此給所有的中國父母定性畫像,也不能完全否定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意義,因為不管是在書本上還是生活周邊,我們稍加觀察就可以列舉出來很多正面典型。

但是同樣不能否認的是,中國式父母對子女的愛,往往容易“用力過猛”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是絕大多數父母的心聲。對子女的好是不需要理由的,往往也是沒有限度的,不管是物質上的給予、生活上的照顧還是教育資源的供給上。

“用力過猛的愛”往往是吃力不討好的,一方面是父母的不堪重負,一方面是子女的吃不消,更是對子女正常發展權利的剝奪。

-03-

太多時候,我們把愛當作是一種投資,

我們毫無原則的滿足你的要求,你將來也需要這樣回報我。

今年4月有一則新聞,一對夫婦為了滿足女兒心願送她出國留學,賣掉了家裡的房子。結果幾年書讀下來,女兒留在了美國工作並打算嫁給外國男友,定居國外。老兩口得知消息後,難以接受,甚至到了“斷絕父女關係”的地步。

父母的愛有時最無私,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可以付出一切,哪怕砸鍋賣鐵也要滿足孩子的願望。但也最自私,既然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那你就一定得按照我的方式來生活,不嫁給老外,不能在國外就業,一定得回到父母身邊,稍微不按照要求來就是不孝。

看似無私的愛,其實也是種自私。

-04-

王猛在他的萬字長信中說到:“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的模範”。在他看來,自己之所以出現各種“成長的痛苦”主要原因在於父母的控制,在於父母滿足“自身意志肆意操控孩子的慾望”。

很多時候,我們把對子女的愛,理解成“包辦一切”,想要子女按我們設想好的、現成的路走下去。我們把它看作是對子女最大的付出,可是在子女看來,這是一種“控制”,而這種被“控制”的人生感覺並不好受。

愛,根本上不是控制,不是把孩子當作一件可以肆意雕鑿的作品,更不是為了滿足自我成長道路上的某些遺憾。他是他自己,他也只為他自己而活。

-05-

因為我自己生活在一個相對寬鬆的家庭氛圍裡,對王猛的的決絕並不能感同身受。但是曾經也經歷過叛逆的青春期,也有過想要離家出走的衝動。

這是一個人成長道路上的必然階段。

所謂成長,就是子女一步步獨立、一點點離開父母的過程。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逐漸“進”的過程,他可以慢慢接觸外面的世界,慢慢地成就自我,所以孩子都希望自己快快長大;

對於父母來說,這是一個逐漸“退”的過程,需要慢慢放手,慢慢地把主導權交到孩子自己的手上,逐漸失去對孩子的“控制”,所以父母往往不希望孩子長得太快。

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矛盾,不管是父母還是子女都要調整心態,

要警惕“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愛”,不要以愛的名義互相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