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廣告火了,網際網路安全再引熱議!

近日,阿里釘釘在《北京晨報》上刊登的創意廣告刷屏了,類似視力表的設計引出了廣告的核心:別對信息安全和生活隱私視而不見。

這則廣告火了,互聯網安全再引熱議!

這則廣告火了,互聯網安全再引熱議!

這則廣告引發了不少人對互聯網安全隱私的熱議。

這則廣告火了,互聯網安全再引熱議!

這則廣告火了,互聯網安全再引熱議!

這則廣告火了,互聯網安全再引熱議!

由缺少對信息安全的關注而引發的各種案件屢見不鮮,去年有女會計被騙走136萬。

這則廣告火了,互聯網安全再引熱議!

今年,又有一名會計在QQ群被騙16萬。

這則廣告火了,互聯網安全再引熱議!

近日,網友票選出5大互聯網安全隱私問題。你中過哪條?

1、公司有人離職,相關群都退乾淨了嗎?

公司有人離職,最難的就是如何確保他退出公司所有相關群。入職時間越長,項目接的越多,群也越多。就算退了主群,也無法保證小群都退乾淨了。

這則廣告火了,互聯網安全再引熱議!

2、公司“內部群”裡的都是“內部人”嗎?

正如開頭那兩位被騙的會計,打開“內部群”的成員列表,你真的能對號入座、分清誰是誰嗎?裡面真的全是內部人員嗎?

這則廣告火了,互聯網安全再引熱議!

3、聊天記錄涉及敏感信息,真的不會被竊取嗎?

因為不可避免的原因,有時會把重要的賬號、密碼、或是證件號發送進聊天窗口。儘管騙子盜取賬號進行熟人詐騙的案例比比皆是,可依然有上當的人。

這則廣告火了,互聯網安全再引熱議!

4、總有陌生的“熟人”要加好友

這則廣告火了,互聯網安全再引熱議!

5、商業機密,會不會被截圖轉發?

商業機密的走漏對企業無疑是重大損失。如果公司重要訊息(包括組織架構、聊天消息、高管名單等)被截圖,且截圖被外傳,企業也很難追溯到始作俑者。

這則廣告火了,互聯網安全再引熱議!

這些安全隱私問題如影相隨,希望每個上網的人都能引起重視。

阿里釘釘做的兩張視力表,幾乎涵蓋了上文提到的所有互聯網安全隱患,釘釘不僅擺出問題,還提醒所有人別對信息安全和生活隱私視而不見,更是放言:“工作用釘釘,更安全!”

首先,釘釘沒有朋友圈,公司同事和上司只在釘釘進行交流的話,朋友圈的隱私得到保護。

其次,有人加你釘釘好友,對方申請的名片也會顯示所在公司及職位。

這則廣告火了,互聯網安全再引熱議!

釘釘管理員可開啟通訊錄水印或內部群聊水印,還能讓公司群組成員僅顯示真名。開啟後,組織裡的人一旦截圖都自帶ID水印,誰走漏的消息很快能排查清楚。

這則廣告火了,互聯網安全再引熱議!

就信息安全隱私方面,釘釘已通過:

(1)公安部“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

(2)國際信息安全領域的ISO27001:2013認證

(3)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AICPA)制定的SOC2Type1服務審計報告

(4)ISO27018(公有云體系下的隱私保護)證書

其中,釘釘是中國首例通過國際信息安全領域的ISO27001:2013認證的企業級社交產品,也是首家通過SOC2Type1服務審計報告的國內企業(通過該報告的全世界不到五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