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峯對決!粵港澳大灣區VS長三角,誰才是中國第一城市羣?

當今世界正處於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大國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城市的競爭。作為城市的升級版本,城市群在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世界公認的世界級城市群有五個: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國倫敦城市群及歐洲西北部城市群,世界五大城市群無一例外都處於發達國家之中。

中國自從實施改革開放的政策以來,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短短40年間,由一窮二白到現在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一百多年走過的路。隨著經濟實力的明顯提升,中國的城市也同樣在發生著鉅變,許多定位為城市群的區域開始嶄露頭角。所謂城市群,就是大都市區的聯合體,目前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群共有接近20個,如遼中南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關中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等,其中數長三角、珠三角這兩個城市群的經濟實力最為雄厚,可以說代表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的最高水平。

巔峰對決!粵港澳大灣區VS長三角,誰才是中國第一城市群?

香港市區

曾經的珠三角城市群現在已經被粵港澳大灣區所取代,粵港澳大灣區由廣東珠三角及港澳組成,共計11座城市,長三角則包含了上海、江蘇、浙江及安徽三省一市共計26個城市。在當今中國,也只有粵港澳大灣區有與長三角城市群一較高下的實力。以下我們就對中國最頂尖的兩個經濟區進行對比,看到底誰才是中國第一城市群,我們先來看兩個地區2017年的經濟數據:

巔峰對決!粵港澳大灣區VS長三角,誰才是中國第一城市群?

長三角26個城市2017年創造的GDP高達24469億美元,如果把長三角當作獨立經濟體,GDP可在世界範圍內排名第八,接近印度的GDP值;而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GDP為15151億美元,世界範圍內排名第十三,接近韓國的GDP值。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在經濟上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而在經濟總量上長三角相對要略勝一籌。

人均GDP方面,長三角2017年人均GDP為15298美元,粵港澳大灣區對應的數據為22391美元,長三角人均水平僅為粵港澳大灣區的71%。長三角總人口達到了1.5億之巨,而大灣區總人口則為6766萬,長三角人口要遠遠多於粵港澳大灣區,因此在人均GDP上長三角落後於粵港澳大灣區也就在情理之中。

巔峰對決!粵港澳大灣區VS長三角,誰才是中國第一城市群?

上海市區

在長三角經濟區內,上海是絕對的核心城市,是長三角地區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可以說,上海是以一己之力帶動長三角的發展,一旦上海這個龍頭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沒有成功,那麼整個長三角都將受到發展上的制約。而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香港、廣州及深圳三個一線大城市,並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有利於城市間的合作與分工。其中香港是金融中心,廣州是商業中心,深圳則是科技創新中心,相對來說,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城市的定位更清晰,更易於實現資源互補的緊密合作關係。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更使大灣區的合作與發展如虎添翼,一小時都市圈成為現實。

從地區面積來看,長三角達到21萬平方公里,粵港澳大灣區5.6萬平方公里,長三角面積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近4倍,長三角雖然城市眾多,但由於區域範圍甚廣,城市密集程度明顯不如大灣區。經濟聯繫最為緊密的上海與蘇州這兩座城市的途中,還有大片的農田荒地尚未開發,偏遠城市如鹽城、安慶等地更是如此。而粵港澳大灣區則是另一番景象,從香港一路經過深圳東莞到達廣州,再從廣州到佛山中山珠海澳門,城市之間已經看不出明顯界線,城市建成區連綿不斷,已經連成一片。

巔峰對決!粵港澳大灣區VS長三角,誰才是中國第一城市群?

深圳市區

粵港澳大灣區多年來一直是全國吸引外來人口最多的地區,源源不斷的人口流入是粵港澳大灣區實現經濟持續繁榮發展的基礎。來自各地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最年輕的12個城市,粵港澳大灣區佔了其中的7個,長三角一個都沒有;而全國最老的10個城市,長三角有6個城市在列,粵港澳大灣區則一個都沒有。這意味著,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結構都將優於長三角地區,大灣區在產業規劃與發展上將持續保持巨大優勢。

綜上所述,從目前產業鏈完整性、交通便利性、資源互補性、城市化及人口結構等方面,粵港澳大灣區要優於長三角地區,長三角要追趕粵港澳大灣區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附:2014年初深圳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概念,2017年國家正式將粵港澳大灣區提升為國家戰略。從此之後,粵港澳大灣區正式取代珠三角概念,未來將打造成為繼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及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