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爲什麼要建博物館:致那些被收藏的傳奇

CABSIN MUSEUM

————

人类为什么要建博物馆:致那些被收藏的传奇

“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說過:‘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在從業的6年時間中,我漸漸明白博物館真正的意義所在。假如有一天,我和我的家人因為突發變故,永久地離開了我的房間,那麼我房間裡的一切都會因為失去了人為意識的干擾而停留在我離開前的最後狀態。”

——袁碩,國家博物館講解員

人类为什么要建博物馆:致那些被收藏的传奇

在未來的人們眼中,

我的人生將變成這樣:

1.21世紀的青壯年很可能喪失了獨立烹製食物能力

因為考古學者在我家的集成灶裡發現的油脂沉積非常有限,煤氣表也沒走過幾個字,更重要的是,他家的鍋幾乎是新的,沒怎麼灼燒過。這一點在學界達成了共識,因為考古學家後來又在他的筆記本電腦裡發現了大量的外賣訂單記錄,一週之內的外賣訂單竟然有五次之多。

2.21世紀初的一種鋰電池十分耐用

因為未來的考古學家在我的家裡發現了21世紀初的一種鋰電池,通過對電池的定量化學分析,我們得知這塊電池曾經被反覆充電上千次之多。

人类为什么要建博物馆:致那些被收藏的传奇

3.21世紀空氣非常糟糕,人類或曾面臨毀滅

因為考古學家在我的家裡發現了兩個新風系統和兩個空氣淨化器,他一定曾經被霧霾深深地困擾,這與我們在21世紀初官方文獻記載中查閱到的空氣質量相一致。

在今天的國家博物館,我們通過周口店山洞裡的用火遺蹟,看到了當年北京猿人圍坐在火堆旁時閃爍的臉龐。

人类为什么要建博物馆:致那些被收藏的传奇

人面魚紋彩陶盆,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高16.5釐米、口徑39.8釐米。

我們通過半坡遺址人面魚紋彩陶盆,看到了華夏先民滿懷悲憫地葬下自己心愛的孩子;我們通過安陽殷墟婦好墓中的梟尊,看到了殷商軍隊的旌旗在大象的嘶吼中迎風吹卷;我們通過秦始皇陵一號坑中的陶俑,看到了始皇帝的意志被強大的帝國軍隊輻射四海。

除此之外,博物館還陳列著勞苦大眾的堅韌被凝固在古建的磚縫,海外訪客的見聞被收錄在貨船的底倉,帝王將相的偉績被銘刻進金屬的表面,才子佳人的美談被暈染進泛黃的書篇......

在博物館,那無盡的遠方,那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而讓我最能感受到“時代在被珍藏”的展覽,是關於一個出租車的展覽。

夏利

喜慶吉祥的“國民車”

人类为什么要建博物馆:致那些被收藏的传奇

這輛首汽獨有的碧海藍色夏利車,退役之後被作為北京出租車發展的見證收藏和展出

能勾起國人有關出租車記憶的,當數首都博物館裡,那輛全國勞動模範於凱駕駛過的夏利出租車。

源於日本大發Charade的夏利,是第一個產量超過百萬的民族汽車品牌,當年在中國擁有堪稱“國民車”的地位,遍佈大小城市的街頭巷尾,家喻戶曉。據說,趙本山、馮鞏、陳道明、陳佩斯、朱時茂等明星的第一輛車都是夏利。

能夠佔據如此多的市場份額,與它經常被選作出租車車型不無關係。據2000年的統計,北京的7萬輛出租車中,夏利佔到了70%,較高的性價比使得它備受青睞,在國內品牌中脫穎而出——2001年,我國僅有8款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佔有率不到15%,足見夏利已經是個中翹楚。

人类为什么要建博物馆:致那些被收藏的传奇

面的和夏利是20世紀90年代北京最主要的出租車型

面的

開啟出租車平民化

人类为什么要建博物馆:致那些被收藏的传奇

身著當年城市流行服飾的女乘客從一輛面的上下來,是那個年代常見的街頭即景。

夏利出租車之前,首都博物館還收藏過一輛“黃面的”。無獨有偶,天津民俗博物館裡也藏有一輛同款,這就是20世紀90年代初風靡一時的大發面的。

與當年的“國民車”夏利一樣,大發面的亦源自日本大發汽車(DAIHATSU),是在天津合資生產的大發Hijet微型麵包車。它的載客量足,可以塞進10個人,還能拉貨,甚至可以搬家,價錢又不貴,故而成為逐漸脫貧開始奔小康的中國人理想的出租車。

自1984年到1999年,天津汽車製造廠共產出30萬輛大發麵包車,其中90%都成為了出租車,1992年北京就有3萬輛大發面的。可以說,是面的開啟了中國出租車平民化的時代,打的也順勢成為了當時的流行語。短短的幾年間,黃色大發如“黃蟲”般席捲了大江南北,成為出租車行業的主力軍。

菲亞特

一代溫州人的記憶

人类为什么要建博物馆:致那些被收藏的传奇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溫州,滿街都是嬌小玲瓏的菲亞特。

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館館藏出租車,是溫州博物館裡的菲亞特126P。“坐菲亞特”或者說“坐五塊頭”曾是一代溫州人的記憶。

上世紀80年代初,一個商業嗅覺靈敏的溫州人偶然看到了波蘭組裝的菲亞特,發現它嬌小的車身非常適合溫州狹窄的老城區道路,遂購買了9輛,成立了一家出租車公司,填補了溫州還沒有出租車的空白。很快大家都發現了菲亞特的優勢,於是90年代,全國6,000輛菲亞特汽車有4,000多輛穿行在溫州的大街小巷中。

不過,曾經如此風靡的一款車,如今在溫州只剩下兩輛,其中一輛是溫州博物館費盡周折從廢舊汽車回收公司找來的出租車,另一輛是私家車。

雷諾AG1

一戰中的“馬恩河出租車”

人类为什么要建博物馆:致那些被收藏的传奇

租車很日常,但它也能和重大的歷史事件掛上鉤。

巴黎榮軍院裡展示著一輛雷諾AG1出租車,事實上,它紀念的是1,100輛出租車共同參與的歷史事件,這就是1914年的“馬恩河出租車”。

當時,德國已經兵臨巴黎50公里外的馬恩河畔,企圖用一場閃電戰徹底摧毀法國。德國戰機在巴黎拋撒傳單,法國政府計劃逃往波爾多,“每個人都以為巴黎完了”,但是負責鎮守巴黎的最高軍事長官約瑟夫·加列尼,從來不願意輕言放棄。

戰爭已經臨近山窮水盡,能夠利用的資源所剩無幾。但加列尼想到,還有一樣沒被用上,那就是巴黎的出租車—儘管有7,000輛車的司機已經在前線參戰,找不到人來駕駛它們。

入夜後,警察在巴黎的每一條街道上攔住還在行駛的出租車,趕下乘客,並要求司機向榮軍院聚集。牢騷滿腹的司機們到達集合點,發現等待他們的是上千名士兵。每輛雷諾AG1都坐上了5名士兵,併成兩路縱隊,沿2號國道開往馬恩河前線。總共5,000多名士兵通過出租車抵達戰場。

因為馬恩河戰役最終反敗為勝,“馬恩河出租車”也成為法國家喻戶曉的愛國故事。有什麼比戰爭中的平民英雄更能讓人感受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報國情懷呢?

奔馳240D

460萬公里無損

人类为什么要建博物馆:致那些被收藏的传奇

租車看似千篇一律,但我們還是能在其中發現一些特別的故事。比如斯圖加特的奔馳博物館裡,就有一輛奔馳240D,這輛車曾經創下了驚人的里程記錄:460萬公里。

這輛希臘出租車的主人薩奇尼蒂斯(GregoriosSachinidis)曾在德國當了15年汽車工人,後來被裁員。1981年,他用積蓄買了一輛奔馳柴油車(當時,希臘剛剛通過法規,允許柴油車作為出租車運營),成為了這輛車的第四個主人。此時,這輛車已經跑了22萬公里,是一輛不折不扣的舊車了。但薩奇尼蒂斯用自己積累的汽修知識小心地維護著它,光是引擎就更換了11次。為了保證車況,他還將3臺引擎輪流安裝。

主人的精心呵護,讓這輛奔馳“老爺車”不僅在薩洛尼卡市裡接待過不計其數的人,還曾經在巴爾幹的幾次戰爭中,數百次運送醫療物資前往貝爾格萊德。這不僅是一輛創造了里程紀錄的車,還是一輛有故事的車。

直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即將舉辦,希臘政府計劃淘汰老舊的出租車,這輛車才停止了工作。斯圖加特的奔馳博物館收藏了它,並贈送薩奇尼蒂斯一輛全新的奔馳C200CDI。博物館方面確認,薩奇尼蒂斯的這輛車的里程是同款車的最高里程紀錄。奔馳240D中不乏長壽的“長跑健將”,以色列有一輛奔馳240D出租車跑了150萬公里,開羅有一輛大約開了210萬公里。

MoMA的1976

完美出租車的模樣

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曾經當過一回出租車設計的甲方。

人类为什么要建博物馆:致那些被收藏的传奇

為了設計出節能、低排放,減輕交通堵塞,同時提升舒適度的出租車,MoMA曾公開徵集“現代出租車的實用解決方案”。MoMA提出的參照車型,就是倫敦出租車——以內部高敞而著稱的一款車。

MoMA收到了五份風格迥異,但具有共同目標的答卷,最終的優勝者,是Italdesign工作室。這款車出自喬治亞羅之手,最大的優勢是真正考慮了乘客的空間需求,不論是攜帶大量行李的乘客,還是坐輪椅的乘客,都可以方便上下,舒適出行。後來這款車的冠名權被免費贈予阿爾法·羅密歐。

人类为什么要建博物馆:致那些被收藏的传奇

圖片來源於:http://en.wheelsage.org

不過,看了這款設計,中國人大概會冒出一個念頭:這不就是面的嗎?

主編/上海汽車博物館

其實,這些出租車背後的故事遠遠不止於此

人类为什么要建博物馆:致那些被收藏的传奇

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

瞭解可能是唯一一本計程車主題雜誌書

《騁客》02|計程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