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一刀切」?

為防止個別地方不分青紅皂白實施集中停工停業停產行為,影響人民群眾正常生活,2018年5月28日,生態環境部出臺《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規定對於工程施工、生活服務業、養殖業、地方特色產業、工業園區及企業、採砂採石採礦、城市管理等易出現環保“一刀切”的行業或領域,在邊督邊改時要認真研究,統籌推進,分類施策。

那麼,如何準確把握環境執法的“度”,既做好服務,又嚴控汙染,防止出現“一刀切”?對此,應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首先,環境執法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分類整改。對具有合法手續且符合排放標準的企業,不能採取停產整治措施;對具有合法手續但沒有達到排放標準的企業,要根據具體問題採取針對性措施;對沒有合法手續又無汙染治理設施的企業,要依法依規予以查處。

其次,省(區、市)一級應處理好政策嚴肅性和執行靈活性之間的關係。要根據具體問題明確整改階段目標,認真分析當地汙染型企業數量、排汙特點、分佈情況,既要對違法汙染企業予以處理,又要儘可能避免不良社會影響。應借勢借力,綜合整治,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解決“劣幣驅逐良幣”問題。

第三,對個別地方出現的“一刀切”問題,必須堅決予以糾正。在整改過程中,要制訂可行方案,堅持依法依規,加強政策配套,注重統籌推進,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避免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同時,也要警惕一些地方和單位動輒拿環保說事,造謠生事、混淆視聽,給環保抹黑。(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微信平臺編輯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