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珍惜時間的人,才懂得珍惜生活

得珍惜時間的人,才懂得珍惜生活

得珍惜時間的人,才懂得珍惜生活

《菜根譚》是明代萬曆年間洪應明所著的語錄體鉅作,書名源於“咬得菜根則百事可為”,從修省、應酬、評議、閒適等角度,對人生的處事方式和行為規範進行勸喻和告誡。

作品行文深入淺出,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一套在世出世的處世法則和為人方式,表現了對人生、人際、人性的思考和獨到見解,成為歷代人士人格修養的理想參照。

以儒家的入世和佛道兩家的出世作為互補結構,彈性地強調著人們的處世態度。

《菜根譚》問世400多年來,深受世人喜愛。其格言警句本身就包含了諸多佛禪語句,給生活在喧囂世界中的現代人吹來了習習涼風,使人陶醉。

得珍惜時間的人,才懂得珍惜生活

“從熱鬧場中出幾句清冷言語,便掃除無限殺機;向寒微路上用一點赤熱心腸,自培植許多生意。”

告訴人們以仁愛之心對待處境艱難、胸有鬱結的貧寒之士,使他們得到關懷和溫暖,受到鼓勵而奮起振作,這就是情感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菜根譚》中透出一種仁愛、博大、含蓄、深沉的情感。“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

意思是說,天地永恆存在,可人生只有一次,死了就不再復活。一個人最多能活百歲,可百年時間跟天地相比只不過一剎那。

人能僥倖誕生在永恆的天地之間,既不可不瞭解生活中的樂趣,也不可不隨時提醒自已不要蹉跎歲月,虛度此生。這種情感給人以慰藉,造就健康的身心,使人學會珍惜生命,關心他人。

得珍惜時間的人,才懂得珍惜生活

得珍惜時間的人,才懂得珍惜生活

《菜根譚》本質上是一種理想色彩濃重的聖賢文化。“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燻蒸之;遇傾邪私曲之人,以名義氣節激勵之,天下無不入我陶鎔中矣。”

要求人們靈活圓融,善待名利,以退為進,以柔克剛,以清淨淡泊之心追求無為而治,化解時間的矛盾和痛苦,從某種意義上說,《菜根譚》是一部人生哲學或人生心理學著作。

《菜根譚》是明代出現的一本奇書,多少年來,國內所出《菜根譚》版本難以統計。

由果麥文化出品的《菜根譚——齊白石插畫日課版》,清心悅目,古典雅緻,用“一日一課,修身立德”的形式,搭配齊白石的小品畫,從圖、文兩方面來展現中國古典文化的典雅意境與精神追求。

眾所周知,齊白石是享譽世界的中國現代藝術大師,開啟了現代繪畫一代新風,在中國美術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得珍惜時間的人,才懂得珍惜生活

他的繪畫藝術最顯著的十大風格,即墨情色趣、兼工帶寫、形神兼備、虛實相生、雅俗共賞、意趣盎然、禮讚生命、鄉土氣息、師古出新、以畫寄情等,在《菜根譚——齊白石插畫日課版》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菜根譚》中選取的齊白石小品畫,題材小到閒花野草,鳥蟲蜻蜓,大到自然山川的片段;色彩或濃郁豔麗,或清新雅緻,或揮灑點染,或信手拈來,情趣、詩意、境界,都與菜根譚的警示句子達到了和諧統一。

得珍惜時間的人,才懂得珍惜生活

得珍惜時間的人,才懂得珍惜生活

中國藝術講究觸類旁通,詩文與繪畫互為表裡。

蘇東坡在評論王維的《藍天煙雨閣》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齊白石的小品畫,無論是數只小鳥還是青葉蘿蔔,是橫斜兩三枝還是臨江葦柳岸,都充盈著人情味的詩意境界。

得珍惜時間的人,才懂得珍惜生活

他畫的花,畫面上花瓣輕盈,清逸秀美;他畫的鳥,活潑靈動,顧盼生姿,搭配《菜根譚》的“游魚不知海,飛鳥不知空,凡民不知道。是以善體道者,身若魚鳥,心若海空,庶乎近焉。”呈現了一種安靜、悠遠的生動意境。

《菜根譚》是中國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餘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在喧囂的現代生活之中,《菜根譚——齊白石插畫日課版》猶如一股清泉,將艱澀難悟的禪理,化作輕鬆平時的語言流進人們的心田,滌清浮躁的塵埃,化解心中的憂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