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兒子的詩詞名句|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寫給兒子的詩詞名句|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名句】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作者】杜甫

【出處】柏學士茅屋

【釋義】富貴必須勤苦努力才能得到,男兒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刻苦讀書,學富五車。

公元712年,一個喜歡用快遞給寵妃送荔枝的皇帝登基了。就在同一年,京兆杜氏家喜添男丁,杜家上下歡天喜地,前來恭賀的人絡繹不絕,大家都誇此子不凡,將來必成大器。雖然是恭維話,但杜家人聽了開心。

杜家人沒想到的是,這個男丁後來果然不凡,他超級會寫詩,成為舉世聞名的“詩聖”,他的作品廣為流傳,甚至影響了日本文學的發展,這個男丁的名字叫杜甫。

京兆杜氏是非常顯赫的士族大家,唐朝人說:“城南韋杜,去天尺五。”“韋杜”中的杜就是指杜甫家族。

史傳杜甫七歲就會寫詩,九歲就會寫大字。少年時期的杜甫過得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生活,寫寫詩,爬爬樹。青年時期的杜甫喜歡遊山玩水,美其名曰增長閱歷,尋找創作靈感。直到二十四歲,杜甫才回到家鄉參加“公務員考試”,結果當然是沒考中。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家的家道也和唐朝的運勢一樣,已然沒有當年的顯赫。“公務員考試”落榜的杜甫不得不順應形勢,和大多數人一樣去巴結權貴“走後門”,希望謀個發展機會。杜甫到處送禮獻賦,可惜一直沒什麼下文,客居長安十年,生活日漸窮困潦倒。

到了四十多歲,杜甫才混上了一個看大門的職位,為了生計,杜甫咬咬牙走馬上任了。無奈收入微薄,生活入不敷出,甚至於餓死家中幼兒。

看大門的活兒沒幹多久,安史之亂爆發,杜甫失業了,他又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漂泊在外的杜甫時常寄人籬下,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漂到夔州(奉節),暫住夔州都督柏茂林家。

期間寫下了【柏學士茅屋】一詩。


寫給兒子的詩詞名句|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全詩譯文:

安史之亂的戰火使柏學士失去了官職,昔日常參議朝政,直言相諫的他,將茅屋搭建在險峻的碧山之中,隱居於此。

但他仍象漢代文學家東方朔一樣的刻苦讀書,雖然他年少,但已學業有成。

觀茅屋戶外,那祥雲如車蓋一樣密密地聚集,秋水順著道路,如大水決渠一樣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有識之男應當如柏學士一樣去博覽群書,以求功名。

1.碧山:指柏學士隱居山中,泛指青山。

2.銀魚: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員佩戴的銀質魚章。

3.學士,即柏學士。唐朝時學士職位一般至少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稱為直學士。

4.三冬:農曆將冬天分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個月,故稱“三冬”。古時人們認為冬季是用來讀書的時間。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時間來讀書。

5.五車書:出自《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後喻指讀書多,學問深.

6.雲如傾蓋之團,言其濃。水似決渠之溜,言其急。

杜甫暫住在柏茂林家的日子相較以往還是比較安定的,他為公家代管公田,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買了幾十畝果園,僱了幾個工人,自己和家人也參加一些勞動,生活雖未富貴,卻安逸滿足。

這一時期,杜甫的創作達到了高潮,不到兩年,就寫了四百三十多首詩,幾乎是一天半寫一首詩,刷新了古詩創作速度的新紀錄。

可惜沒過幾年,思鄉心切的杜甫離開了夔州,又開始了他新一輪的漂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