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兒子的詩詞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寫給兒子的詩詞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作者】杜甫

【出處】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釋義】形容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在古代,如果你不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踏入仕途的常規途徑就是參加科考,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公務員”選拔。偉大的“詩聖”杜甫年輕時也是個胸懷抱負的有志青年,也曾經參加科考,希望金榜題名,踏入仕途為國效力,可惜未能高中。

公元747年,唐玄宗發了一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的海選公告。

這對有才華的寒門子弟來說,無疑給他們踏入仕途多了一次機會。杜甫此時已經三十五歲了,這個年紀就是在今天,也屬於大齡考生了,但杜甫不想放棄這個機會,於是結束遊歷,滿懷希望返回長安參加海選。

唐玄宗搞這場海選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希望能廣攬天下之才,但在執行層面出了偏差。

這場考試的總負責人是權相李林甫,李林甫這個人如果用幾個關鍵詞來描述那就是: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

李林甫命尚書省試,對所有應試之人統統不予錄取,並上賀朝廷演出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杜甫就這樣不幸被pass掉了。

已近不惑之年的杜甫心有不甘,決心留在長安等待機會,開啟了自己的“北漂”生涯,而且一漂就是十年。在這十年裡,杜甫走過無數次後門,寫過很多求人引薦的詩賦。希望能得到權貴的引薦,謀得一官半職,但都沒有下文。

在這些求人辦事的詩篇中,有一首最知名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堪稱上上之作,這是杜甫寫給時任尚書省左丞韋濟的。


寫給兒子的詩詞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譯文

那些紈袴子弟,不學無術,一個個過著腦滿腸肥又不會被餓死的生活。而像我這樣正直的讀書人,卻大多空懷壯志,掙扎在飢餓的貧困線上。韋大人請聽我細細道來:

早年,我也是一個才學出眾、胸懷遠大抱負、見過大世面的人。少年時期我就讀了很多書,寫詩下筆有神。我自認我作的賦可與揚雄匹敵,我詠的詩可與曹植比肩。很早的時候,我就博得當代文壇領袖李邕、詩人王翰的賞識。

憑著這樣卓越挺秀的才華,我天真地認為求個功名,登上仕途,還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求取功名後,我就可以實現夢寐以求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了。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無情的嘲弄了我。

多少年來,我經常騎著一條瘦驢,奔波顛躓在鬧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門,受盡紈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隨著貴人肥馬揚起的塵土鬱郁歸來。成年累月就在權貴們的殘杯冷炙中討生活。

不久前,我又參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試,誰料這場考試竟成為奸相李林甫策劃的一個忌才的大騙局,在“野無遺賢”的遁辭下,詩人和其他應試的士子全都落選了。這對我的打擊就好像剛飛向藍天的大鵬又垂下了雙翅,也好似遨遊於遠洋的鯨鯢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

杜甫覺得韋濟對自己還是很不錯的,把自己的詩篇推薦給百官。杜甫內心充滿感激,聽聞韋濟當上了尚書左丞,就像漢代貢禹聽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彈冠相慶,心裡非常高興,他也希望能得到韋濟更為實際的幫助,但是現實的情況證明,這似乎是不可能的。想想自己在長安求人獻賦的日子,杜甫自己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學生原憲那樣的貧困了。

杜甫覺得自己在長安沒什麼發展,希望去外地尋求機會,但是真的準備離開了,又有點躊躇徘徊,心有不甘。他對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對曾有“一飯之恩”的韋濟,是那樣戀戀不捨,難以忘懷。但是又沒有辦法。最後只能悽然退場,像白鷗那樣飄飄遠逝在萬里波濤之間。

在杜甫困守長安十年時期所寫下的求人援引的詩篇中,要數這一首是最好的了。我們求人辦事常規的套路就是放低自己到塵埃裡,然後阿諛奉承、拍馬屁、曲意討好對方,以求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杜甫的這首詩,目的也是求人辦事,卻能寫得不卑不亢,直抒胸臆,真切動人,讓看得人頗有共鳴。

看了老杜很多詩,直覺老杜是個老實人,感嘆他空有滿腹才華,一生卻叫好不叫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