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順慶:農民撂荒地里刨「藥財」

今日順慶 羅清

10月8日,記者在南充市順慶區永豐鎮臨江寺、打鑼山、老虎嘴3個村看到,一塊塊平整的坡地裡,黃蜀葵花開正豔,薑黃長得郁郁青青。這是該鎮引進業主、發動群眾新建的中藥材脫貧奔康產業園。

“山上原來全是撂荒地,雜草長得齊腰高。”臨江寺村“第一書記”袁龍介紹,該村是省級貧困村,共有732人,目前還有5戶、23人未脫貧,其他留守在家的往往是“老弱病殘”群眾,沒有多少勞動力,加之種植傳統的農作物經濟效益低下,很多承包田地就被長期撂荒。今年初,該村按旱地300元每畝每年、稻田400元每畝每年的標準,將150畝撂荒田地流轉給合作社,發展起了丹參、黃蜀葵、丹參等中藥材產業。

南充順慶:農民撂荒地裡刨“藥財”

“花開得很繁,要抓緊時間採摘、晾乾。”在一塊開滿黃蜀葵花的地裡,永豐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琦正在給村民鞠俊德傳授黃蜀葵的採摘要領。鞠俊德已年過八旬,腿上長了一個巨大的瘤子,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讓鞠俊德早日脫貧、與村民共同實現小康,幫扶單位將他家門口撂荒多年的稻田挖成了魚塘,投放了2000多尾鯽魚苗,並改建了他的住房。

“今年脫貧完全沒得問題!”鞠俊德說,魚塘要到明年春節期間才起魚,他目前在中藥材產業園掙“現錢”,主要從事栽植、除草、澆水、採摘等輕活,每天可掙80元工錢,合作社一個月結一次工資。

“全鎮共種植中藥材630畝,分佈於臨江寺、老虎嘴、打鑼山等3個貧困村。”永豐鎮鎮長蒙聰介紹,臨江寺、老虎嘴、打鑼山的部分田地,位於規劃修建中的永豐水庫淹沒區,在發展脫貧產業時,該鎮選擇種植了一年生的丹參、黃蜀葵、薑黃等中藥材,群眾既有“短平快”的增收項目,又避免今後修建水庫時造成重大損失。

“小產業拓寬了群眾增收路。”在老虎嘴村,藥材烘乾房、園區管理房正在建設中。該村黨支部書記呂水清介紹,自從該鎮建成中藥材產業園後,村民增收的路子越來越多、越走越寬,流轉土地、入園務工、合作社年底分紅,每一項收入都在數千元以上。在烘乾房竣工後,中藥材產業鏈延長,還將提供藥材修剪、烘乾、分揀、包裝等崗位,村民又多了一些就業掙錢的渠道。

南充順慶:農民撂荒地裡刨“藥財”

“貧困村往往也是‘空殼村’,長期沒得任何集體收入來源。”蒙聰給記者算了一筆“脫貧賬”,他說,中藥材種植支出包括租地、人工、種子、薄膜、肥料、機械翻挖除雜、保險等費用,大概支出成本在3200元每畝。中藥材種植收入包括藥材銷售、政府補貼、保險賠付等,大概收入在3500元每畝。全鎮種植中藥材630畝,這意味著3個貧困村每年的集體收入共計18萬多元,村集體有了錢,群眾才有更多紅利可以分享。

“國慶收假後,第一批黃蜀葵就將銷售給藥材公司。”蒙聰說,黃蜀葵目前已到採摘期,薑黃、丹參等從農曆10月底開挖,直到12月份結束,鎮黨委已聯繫南充某中藥材含片廠來組織收購,每種藥材的烘乾價、生鮮價都已簽訂了合同,藥材公司還承諾給3個村預付2至3萬元定金,算是給群眾脫貧增收吃了一顆“定心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