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天府之國美好生活!四川構築長江上游生態保護「檢察屏障」

公益訴訟

守护天府之国美好生活!四川构筑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检察屏障”

被告人王某失火造成144餘畝林地受損,被四川省萬源市檢察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日前,法院公開審理此案,萬源市檢察院邀請省市縣三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當地林業、環保、森林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百餘人旁聽庭審。這堂生動的“公益保護法治教育公開課”,是四川檢察機關加強公益訴訟工作的一個片段。

四川三級檢察院在公益訴訟工作中,通過制度化保障、精準化監督、社會化治理,彰顯了公益訴訟制度保護長江上游的價值,守護了天府一方百姓美好生活。

據悉,自2017年7月至今,四川檢察機關共收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814件,立案1985件,辦理訴前程序1505件,共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3件,行政公益訴訟2件。其中,環境資源領域1249件,食品藥品安全領域341件,國有土地使用權領域126件,國有財產保護領域237件,英烈保護領域32件。

制度化保障

創新辦案機制實現監督質效雙提升

“知乎、新浪博客、百度知道上的不當網帖已全部刪除。今年7月,民政局、文體廣電出版局聯合相關部門對黃繼光故居紀念設施、陳列品老化及清潔問題等開展檢查,積極回應網絡謠言,並計劃將再次進行實地回訪。”近日,四川省檢察院臺賬中心“中江縣檢察院保護英烈黃繼光名譽發出檢察建議案”中跟蹤問效一欄如是記載。

“防止相關單位推諉塞責,將檢察建議束之高閣,須通過案件跟蹤問效機制對行政機關是否採納檢察建議進行跟蹤回訪。省檢察院建立‘一案一表’,並在統一案件管理臺賬上開闢跟蹤問效一欄,設專人專職追蹤,做到件件跟蹤到底。”四川省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處處長劉勃告訴記者。

針對“三州”(阿壩、甘孜、涼山)工作基礎薄弱,生態保護的公益需求與現實工作開展狀況嚴重不匹配的問題,四川省檢察院建立分片區辦案指導聯絡制度。“1名副處長+1名檢察官+1名檢察官助理”分片包乾對口聯繫一個民族州,通過線索、案件集中討論、召開推進會、案件領辦等,督導“三州”深耕細作。“目前,‘三州’已完全摘掉了‘辦案貧地’的帽子。其中,辦理訴前檢察建議139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4件,實現了從少數民族地區公益訴訟‘試驗田’到‘示範田’的轉變。”劉勃說。

截至目前,四川省16個市州院、76個基層院相繼建立了內部線索發現移送和案件辦理協作機制。該省檢察機關還積極探索“智慧公益訴訟”,建立行政檢察與行政執法銜接機制,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和“大數據”實現行政執法案件信息共享。四川省檢察院建立定期通報制度,發佈全省公益訴訟辦案情況分析通報14期,並提出60餘個有針對性的措施。

精準化監督

構築長江上游生態保護“檢察屏障”

2017年7月2日,針對溪洛渡水電站庫區網箱養魚規模嚴重超標,嚴重威脅長江中下游水資源安全問題,雷波縣檢察院向該縣農牧局、環保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兩局履行職責,對庫區8763口非法網箱進行拆除。由此,拉開四川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序幕。

今年7月13日,鄰水縣檢察院起訴該縣林業局怠於履職案,該縣法院當庭宣判。法院判決林業局採取有效措施,恢復謝某非法佔用破壞的47.85畝林地資源。

目前,一樁樁典型案件聚焦四川生態環境保護,通過精準監督努力構築長江上游生態保護“檢察屏障”。

“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四川檢察機關從加強組織領導、辦案指導、專業培訓、宣傳調研四個方面著手,為精準監督提供履職保障。”四川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沈澗介紹,該省18個市州院、123個基層院成立了公益訴訟工作領導小組,“一把手”直接參與辦案。廣安、巴中等地打造公益訴訟“示範庭”,組織開展庭審和恢復生態現場直播。各地結合本地調研情況,開展特色小專項行動。如南充市檢察機關開展“護航嘉陵江綠色生態保護專項行動”,嘉陵江流域非法捕魚、養殖汙染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阿壩州檢察機關開展“淨化江河源頭專項行動”,推動政府落實“河長制”解決生活垃圾隨意傾倒問題。

截至目前,該省檢察機關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案件1249件,督促修復被汙染、破壞、違法佔用的林地、耕地、溼地、草原2068畝,消除汙染隱患及治理恢復被汙染水源地面積2446畝,督促清理各類生活垃圾和固體廢物1935噸。

社會化治理

形成“大配合格局”推動協作共贏

公益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檢察機關不能唱“獨角戲”,須多方協作,形成保護合力,推動標本兼治,實現共贏。

沈澗告訴記者:“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於2017年11月20日聯合制定《關於深入推進公益訴訟工作的實施意見》,發全省貫徹執行。省檢察院與省消協研究制定了《關於建立消費公益訴訟協作工作機制的意見(試行)》。目前,已有16個市州院、88個基層院加強與同級監察、林業、食藥監等部門溝通,召開多部門聯席會議,並出臺建立協作機制的文件,與本地‘兩法銜接’平臺有效銜接,推動形成公益保護大配合格局。”

四川檢察機關著眼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食藥安全、飲水安全、醫療衛生等問題,依託大配合格局,推動協作共治。成都市雙流區檢察院通過檢察建議督促區市場監管局依法撤銷283戶違法經營個體工商戶的註冊登記及食品經營許可證,將註銷情況發送“美團”“餓了麼”等第三方交易平臺總部,有效護航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該案於今年3月在“兩高”公益訴訟新聞發佈會上被列為“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