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鄴城博物館

河北鄴城博物館

鄴城博物館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香菜營顯王村村北,距縣城20公里。建築採用漢代建築風格,佔地65畝,建築面積5228平方米。博物館共展出各類珍貴文物重器300件(組)。

博物館設在如此荒僻的地方,因為這裡是鄴城遺址所在,是東漢末年曹操的封地都城,也曾長期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都城;那時,邯鄲不再是政治中心,吾國北方的政治中心南移到這裡;這裡文化昌明,經濟繁榮,宗教發達。建安文學和銅雀臺賦,使這裡成為不可逾越的文學勝地。佛教的鼎盛,給這裡留下大量令人目不暇接的精美造像。

博物館大門外置半人面瓦當照壁牆,系仿照鄴城遺址出土的前燕時期半人面瓦飾件。照壁牆上鐫刻對聯:“史越千秋文承一脈,館藏萬象霞接三臺”。三臺即是指曹操在鄴城所築的金鳳、銅雀、冰井三臺,曹植曾為之寫下華美篇章,造就了承前啟後的建安文學。

河北鄴城博物館

館前廣場兩側建有六面黃沙岩浮雕牆,分別雕刻著曹魏都鄴、石虎閱兵、冉閔都鄴、慕容三傑、東魏高歡、北齊高洋等建都鄴城的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故事。歷史在這裡暫時留駐,供人憑弔,讓人沉思。

河北鄴城博物館

北齊在吾國曆史上只如芥末,卻依然有自己的獨特地位留存於世。開國皇帝高洋在鄴城修築大型宮殿,修築仙都苑,有一座建在大船上的獨特建築“密作堂”。這些崇堂偉構只能在想象中復原。

河北鄴城博物館

背面為“北周焚城”。公元580年,北周楊堅攻下鄴城,下令焚燬鄴城,據資料記載,大火3月未滅,後又引漳水灌城,千年名都終被黃沙掩埋於地下。從此以後,鄴城沒落,終成村莊。唯有遺址和博物館,靜靜地貯立在廣袤的田野上。

河北鄴城博物館

博物館主館前有六根成語景觀柱。表現“竊符救趙”、“曹衝稱象”、“下筆成章”、“文姬歸漢”、“快刀斬亂麻”、“空城計”的故事,彰顯出鄴城文化之厚重。

河北鄴城博物館

主館前尚有方直的水系,豐富景觀,調節陰陽。

河北鄴城博物館

博物館主體,城樓式樣,下為巍峨高大的城牆,上置漢式平緩無捲曲的灰瓦屋頂,一如那個年代的重義輕利,重精神輕物質。

河北鄴城博物館

鄴城夢遠,漳水春深。六代繁華,三國錦繡。鄴城相傳為黃帝后裔顓頊帝孫女女修的兒子大業的封地;春秋時期,齊桓公率先稱霸,建立九城,以衛諸夏之地,鄴城是其中之一。由戰國至漢朝,西門豹治鄴,這裡持續開發,經濟強勁發展。

河北鄴城博物館

漢代石室墓門。枋上幔紋、朱雀圖案,顯示出強漢文化的一體性。

河北鄴城博物館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逐鹿中原。鄴城先為袁紹據地。官渡之戰後,曹操擊敗袁紹,成為最大的諸侯。建安九年,曹操以鄴城為政治中樞。曹丕稱帝后,定都洛陽,鄴城以其王業本基的地位成為“五都”之一。都城迎來嶄新發展的時期,成為吾國古代都城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河北鄴城博物館

曹魏鄴城沿襲吾國傳統的《考工記》模式,近乎方形。從正南中陽門設置中軸線,貫穿全城。宮城內最重要的建築皆列其上。

河北鄴城博物館

東魏北齊鄴城依然有一條筆直的中軸線,城池較曹魏時期南移,因此今人稱之為鄴南城。

河北鄴城博物館

漢魏時期,鄴城的城市排水已經採用有組織的管道系統,排水管為陶製。

河北鄴城博物館

博物館按時代順序分別介紹曹魏、十六國、北朝時期的鄴城風華。遊客在曹魏的展室前不由駐足,那裡是建安風骨俊美壯大的年代,三曹的出現前無古人,後亦無可比擬者。蘇門三學士縱然風流,在三曹的面前,當不知今夕何夕。

河北鄴城博物館

建安七子。“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七子的詩與三曹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同居鄴城,又號“鄴中七子”。三曹與七子,同集於鄴城,構成建安風骨的脊樑,領袖文壇,獨步天下。

河北鄴城博物館

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在鄴城建銅雀臺、金虎臺、冰井臺。兩年後,曹操率曹丕、曹植等登銅雀臺,並命他們兄弟幾人各作一篇《登臺賦》,曹植援筆立成,並且文才飛揚, 曹操讀後,大為讚賞。且讓餘等欣賞天縱之筆:

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休矣美矣,惠澤遠揚。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王。

河北鄴城博物館

曹操消滅袁氏兄弟後,夜宿鄴城,半夜見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銅雀一隻,乃吉祥之兆也。於是建銅雀臺於漳水之上,以彰顯其平定四海之功。如今,銅雀臺已消逝於時間的長河、歷史的風煙中,唯有從文人深情的吟誦之中感受它的攝人心魄。

河北鄴城博物館

漢代陶俑,展現吾國傳統華服寬衣大袖的隨性之美,閒適中透著儒雅,自然中蘊含準則,散淡之中有尊嚴。

河北鄴城博物館

漢魏獅型石鎮。

河北鄴城博物館

漢魏蟠螭石鎮。

河北鄴城博物館

兔形石鎮。

河北鄴城博物館

傳東晉畫家顧愷之《洛神賦圖》。《洛神賦》是曹植創作的浪漫名篇,實是對自己暗戀的甄氏的深情傾訴,其時甄氏已是曹丕的妻子。曹植只能假借洛水女神宓妃,寄託心中無盡的思念。何其痛也。

河北鄴城博物館

傳顧愷之《女史箴圖》。

河北鄴城博物館

漢魏石刻殘塊。那時的文字以隸書為主,去繁就簡,端莊大方。

河北鄴城博物館

銅鐎鬥,漢魏。

河北鄴城博物館

漢魏綠釉陶井。

河北鄴城博物館

漢魏綠釉陶灶。

河北鄴城博物館

漢魏陶魁。

河北鄴城博物館

陶豆,陶爐。漢魏。

河北鄴城博物館

曹操讓人愛恨交加。有人認為,他至少是個英雄;也有人認為,天下英雄無過曹操。在英雄之外,他涉獵文學,行軍途中手不釋卷,閒暇之餘,寫出慷慨沉雄的豪邁詩篇,睥睨古今,其文武雄才,古今罕有。

河北鄴城博物館

鄴城在魏晉之後,十六國時期繼續營建。其中後趙石虎的修建極其奢華,“大趙萬歲”的瓦件是當時的見證。

河北鄴城博物館

半人面瓦飾也有神秘的風韻,成為鄴城遺址中獨特的物件。

河北鄴城博物館

半人面瓦飾,十六國。

河北鄴城博物館

後趙西門豹祠刻銘殘石。

河北鄴城博物館

十六國陶俑、陶磨、陶廁。十六國時期,鄴城先後由後趙羯族和前燕鮮卑族皇室登基做殿,各民族相互融合,造就了文化的發展。

河北鄴城博物館

陶牛車,晉十六國。有粗樸之美。

河北鄴城博物館

陶馬,晉十六國。

河北鄴城博物館

東魏北齊,是北朝時期建都於鄴城的兩個偏安王朝。北魏統治北方140年後,於永熙三年(534)分裂成東西魏。東魏權臣高歡,脅迫孝靜帝由洛陽遷都鄴城。武定八年(550),高歡之子高洋廢孝靜帝,自立北齊,仍都鄴城。鄴城在此期間,又得到飛速發展。射獵圖石枕是那時的精美遺物。

河北鄴城博物館

籠冠漢服陶俑和風帽胡服陶俑。東魏北齊。

河北鄴城博物館

兔形石鎮,東魏北齊。

河北鄴城博物館

漢晉以來,北方各朝以佛治國,佛教受到特別推崇,寺院在鄴城林立。時至今日,則留下大量佛教造像,散置於鄴城的大小佛寺遺址下。鄴城博物館裡,則專門闢有一室,展出六世紀鄴城佛都的燦爛形象。

河北鄴城博物館

白石背屏菩薩造像,東魏北齊。

河北鄴城博物館

白石背屏佛造像,東魏北齊。

河北鄴城博物館

白石背屏造像殘件。

河北鄴城博物館

白石背屏造像殘件。

河北鄴城博物館

白石背屏造像殘件。

河北鄴城博物館

白石造像座。

河北鄴城博物館

白石造像座。

河北鄴城博物館

白石造像座。

河北鄴城博物館

劉伯陽造釋迦像,北魏太和十九年。

河北鄴城博物館

銘文刻石,大魏天平二年。

河北鄴城博物館

道勝造藥師像,東魏元象元年。

河北鄴城博物館

智徽造觀世音像,東魏天平四年。

河北鄴城博物館

李迴香造太子思惟像,武定二年。

河北鄴城博物館

李迴香造太子思惟像,武定二年。

河北鄴城博物館

李迴香造太子思惟像,武定二年。

河北鄴城博物館

道智造釋迦像,東魏武定四年。

河北鄴城博物館

僧略造釋迦像,東魏武定五年。

河北鄴城博物館

背屏式造像,東魏。

河北鄴城博物館

觀世音像,北齊天保六年。

河北鄴城博物館

背屏式造像,北齊。

河北鄴城博物館

石雕佛座,北朝。

河北鄴城博物館

背屏式造像,北齊。

河北鄴城博物館

背屏式造像,北齊。

河北鄴城博物館

青石立像,北齊。

河北鄴城博物館

白石菩薩立像,北齊。

河北鄴城博物館

趙凱墓誌,隋大業九年。

鄴城作為北齊的都城,見證了王朝盛衰變遷,直至消亡。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攻下鄴城,開始有計劃拆除舊都;次年,尉遲迥據鄴起兵反對楊堅,大象二年(580),尉遲迥兵敗自殺。為防不測,楊堅下令南遷鄴城居民至安陽,鄴城從此遭受徹底破壞。加之漳河洪水氾濫,鄴城終於淹沒在歷史的殘垣斷壁之下,幾不可聞。如今,唯有銅雀三臺之金鳳台,依舊佇立在廣袤的臨漳土地上,像獨坐寒江的漁翁,在夕陽下回味舊日的繁華景象。鄴城博物館,也許是今人進入故都的鑰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