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爲先,做人不可孝道有虧!

中國漢字常用的有五六千,所有漢字總數應該有兩三萬,我們日常所見的所有東西似乎都有對應的一個字,但如果說哪一個字似乎一提起來只有一個意義,而且在所有的漢字中是最沉重,應當是孝字。這個字應該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體現,《三字經》第一句就是“首孝悌、次瑾信、泛愛眾、而親仁”,可見“孝”字在中國文化裡的分量。

百善孝為先,做人不可孝道有虧!

孝道文化源遠流長

說孝道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部分似乎不夠恰當,追本溯源,自我們有文化以來孝文化就如影隨形。上法三王,下至孔孟孝道始終是禮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人而不孝不知其可也!在科舉制度以前,選賢與能、出仕為官的重要手段叫做舉孝廉。為人孝道,名聲於外才有出仕的基本資格。當年讀李密的《陳情表》也是為其孝道所感動,歷代教育子女守孝道的《二十四孝》故事,主人公也是遍及各個朝代,可見孝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

百善孝為先,做人不可孝道有虧!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都在說中國傳統文化在慢慢消失,傳統文化與當下社會格格不入,這種觀點是不準確的。應該說孝道在在中國的持續發展中從未缺失。不管一個人是否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如果說他不孝順,他一定不高興,可見這種東西是深植在我們血液裡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什麼是孝,更懂得如何才能盡孝。有些關於親情的喜劇我們笑中帶淚可能只有中國人明白這是為什麼。記得有人問比爾蓋茨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是什麼,別人以為他會說商機等等,他的回答正式中國含義的孝字,可見尊親敬老應該是全人類的天性。對於很多人而言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叫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百善孝為先,做人不可孝道有虧!

新時代我們又該如何安守孝道

每年和父母見一次面,和父母在一起吃的一頓飯叫做年夜飯,這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了。生活工作節奏快、壓力大,人口老齡化,父母很難跟上瞬息萬變的時代,與我們存在生活習慣、溝通方式等方面的差異,讓我們在當下略盡孝道變得越來越難,孝道似乎變成了一件奢侈品。

百善孝為先,做人不可孝道有虧!

曾經有一句話以此自勉:除了父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人有義務遷就你。這個世界始終牽掛我們的唯有父母。我們所能回饋的又是什麼呢?他們的訴求很簡單,無非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對於正在奮鬥的我們具有一定的難度,常常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殊不知這些就足以安慰老人的心。

百善孝為先,做人不可孝道有虧!

貧窮富裕各有孝道,尚且不說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或者臥冰求鯉等等,孝順其實就在點滴之間,不要把最冷漠的表情給了最愛我們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償還父母給我們的一世之愛,無愧於心便是孝,別讓“你養我小我養你老”變成一句空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