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傑出民族英雄,在教科書上學不到,他的英名常常被寫錯

南宋,常常給人軟弱的印象,其實這是對於歷史的誤讀。南宋的名將,不僅有“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岳飛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的文天祥,而且有吳玠、韓世忠、劉琦、虞允文、魏勝、畢再遇、孟珙和王堅等民族英雄,正是這些將領的堅決抗金、抗蒙,使得南宋成為蒙元最難消滅的政權,沒有之一。南宋抗蒙抗元時間長達50多年,是最頑強的政權,南宋軟弱的形象完全是元朝史學家刻意營造的形象。

其中為抗蒙大業立下汗馬功勞的是民族英雄孟珙,他的歷史功績絲毫不亞於岳飛、文天祥,但是在元朝史學家的刻意淡化之下,鮮為人知,甚至其名字常常被後人錯寫為“孟拱”。

一、孟珙的第一個功績是滅金國,一雪靖康恥。

1233年,在宋蒙聯軍的進攻下,金國的版圖一再被壓縮,奄奄一息。金哀宗決定遷都蔡州,這裡也成為金國的葬身之地。

金國有個大將叫做武仙,他從耶律大石西征異地復國、建立西遼的經歷中得到啟發,認為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他覺得南宋軟弱可欺,打算西進奪取南宋的四川,以此為根據地替金國續命。他派手下實施這個計劃,南宋的將領正是出身武將世家的孟珙。孟珙不負眾望,首戰告捷,用計輕鬆打敗了金國的軍隊。

這位傑出民族英雄,在教科書上學不到,他的英名常常被寫錯

武仙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派兵進攻南宋襄陽東北的呂堰。但是武仙功課做得不足,輕率進軍,又被孟珙打敗。緊接著孟珙又在馬蹬山大勝金國軍隊,徹底消滅了金國的主力。武仙不久被蒙古軍打死。

1234年,孟珙和金國殘軍鬥智鬥勇,聯合蒙古軍隊攻破金國的最後的地盤蔡州,逼得金哀宗自縊,金末帝戰死,稱霸中原100多年的金國灰飛煙滅,靖康之恥得到昭雪。

二、孟珙的第二個功績是建藩籬三層,防禦蒙元軍。

金國滅亡之後,南宋立刻成為蒙元的重要目標。孟珙富有遠見地提出了建立“藩籬三層”的構想。

1241年,孟珙向宋理宗提出建議,設立三層“藩籬”:第一層設在涪州、萬州;第二層設在鼎州、澧州;第三層設在湘、桂。宋理宗非常贊同他的想法,還特意把孟珙的四川宣撫使職務升格為夔州路制置大使兼屯田使,擔任兩個戰區的主帥,成為宋朝歷史上權力最大的武將。

這位傑出民族英雄,在教科書上學不到,他的英名常常被寫錯

這個設想之所以科學,第一在涪州、萬州設立藩籬,因為蒙古可能先奪取四川地區,事實證明,蒙古非常重視對四川的進攻,後來的蒙哥汗甚至是戰死在重慶。

第二鼎州、澧州也是非常重要,一旦蒙古奪取四川,這裡就是生死之地;第三湘、桂防線更體現了孟珙的遠見卓識,元滅南宋之路就是先滅大理,從西南包抄過來。

孟珙也非常重視荊州地區的防禦,這裡一片平原,缺少天然的屏障,他就是組織人手,建立工事,為襄陽地區的持久戰奠定了基礎。最終元朝就是在攻破襄陽之後沒幾年就滅了南宋,從反面印證了襄陽的重要性。

三、孟珙的第三個功績是長期堅持抗元,保衛襄陽

看過《神鵰俠侶》的人都記得郭靖在襄陽保衛戰中的艱苦卓絕。但是歷史上並無郭靖、楊過在那裡戰鬥過,只有孟珙等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235年,金國滅亡不久,蒙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攻佔了襄陽等重要城市,形勢岌岌可危。孟珙採用疑兵之計,虛張聲勢。在白天故意多次變換士兵服裝和旗幟顏色,晚上佈置了很多火把,讓蒙軍搞不清虛實,心理戰大獲成功。不久孟珙藉機反攻,獲得勝利,挫敗蒙軍的進一步進攻,站穩了腳跟。

1237年,蒙軍進攻黃州,孟珙首先在長江江面上截擊蒙軍水師,打亂其渡江計劃,多次苦戰,終於獲勝;蒙軍又直接進攻黃州,先是火攻使城樓全部燒燬,但是宋軍堅韌不拔,蒙軍無法攻入;於是又採用挖牆洞的方式妄圖破城,孟珙下令在對方挖牆洞對應的地方挖深坑,並再築一牆,蒙軍挖破城牆又遇新牆,而後軍前進把前軍推入坑中,死傷不計其數。蒙軍最後不得不退去。

這位傑出民族英雄,在教科書上學不到,他的英名常常被寫錯

1238年,宋軍連戰告捷,相繼收復了包括襄陽在內的幾座城池。孟珙又建議朝廷鞏固襄陽的防禦,以利固守。而且孟珙學習蒙軍喜歡騷擾敵人的戰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持續騷擾在那裡屯田的蒙軍,甚至趁敵不備,打敗蒙軍。讓蒙軍嚐到了那個時代少有的慘敗。

蒙軍的另一策略是攻佔南宋糧倉之一四川,並順江而下,但是在孟珙的嚴密防守之下,蒙軍無功而返。在1239年的大埡寨之戰中,闊窩臺率領的蒙軍被孟珙擊敗,取得了夔州保衛戰的勝利。

這位傑出民族英雄,在教科書上學不到,他的英名常常被寫錯

孟珙戎馬一生,為南宋半壁江山之安全嘔心瀝血,其功績不亞於岳飛,但是因為編寫宋史的脫脫等人,刻意淡化其抗元的歷史功績,而更多地宣揚抗金民族英雄岳飛的功績,使得孟珙的事蹟淹沒於歷史的塵埃當中,甚至沒有被編入教科書,這不能不說是極大的憾事。

希望早日在教科書中看到孟珙的豐功偉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