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错过宝宝发育的关键期,你真的“来不及”了!

先听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狼孩的故事

1920年,美国牧师幸格在印度发现了两个由狼群哺乳成长的“狼孩”。

小女孩两岁,不久死去了,大一点的女孩八岁,幸格给她取名为卡玛拉。

她们的生活习性和狼一样,不会双脚站立、只会四肢走路。

害怕日光,夜晚嚎叫,爬着走路,用手抓食物。

在牧师辛苦的照料下,发现小一点的女孩子比大女孩子发展更快(但是,不到一年,小女孩就去世了)。大孩子卡玛拉花了2年学会了站立,4年学会了6个单词,6年学会了直立行走,7年学会了45个单词,学会了用碗吃饭,用杯子喝水。

到卡玛拉17岁去世时,她也没有学会说话,智力相当于4岁儿童的发展水平。

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狼孩”故事,因为剥夺了早期的教养环境,后期无论如何追赶,孩子也难以抵达普通人的水平。

心理学家用此案例来佐证“关键期”的重要作用。

电影《奇幻森林》中的狼孩毛克利

别错过宝宝发育的关键期,你真的“来不及”了!

1、什么是“关键期”呢?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印刻效应”这个词语没有?

奥迪利亚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这个辨认期是有时间的,它只发生在生命一个固定的短暂时间,例如小鸭辨认母亲的时间,只发生在24小时内,超过它,印刻现象不再明显。

小鸭辨认的24小时,也被称作“关键期”,后来,很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也把关键期也被称为“敏感期”。

小鸭的印刻现象

别错过宝宝发育的关键期,你真的“来不及”了!

2、一旦被剥夺了关键期,将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了一起震惊世人的虐童案件。

柯蒂斯在《关于现代“野孩”的心理语言研究》一书中写到:

吉妮是人类韧性的生动证据。

她九死一生,这太令人吃惊。

她父亲十分憎恨儿童,在吉妮的母亲怀头胎时,他就想绞死胎儿。书中写到,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残忍的父亲不能容忍孩子的哭声,就将婴儿扔到汽车房,两个月后婴儿患肺炎死了。

第二个孩子据说因为呼吸道中的粘液没有排清而窒息,出生后第二天死去。

第三个孩子三岁时被祖母救出抚养,现在还活着。

吉妮是第四个孩子,她没能得到祖母的帮助,在她出生后不久,祖母就被汽车撞死了。

吉妮出生20个月后,全家移居到祖母的房子。

从那时起到13岁,她完全被隔离。

柯蒂斯的书和报纸都描写了吉妮当时的生活情景:赤裸的身上套着父亲做的套具,天天坐在一个不显眼的固定位置上,除了仅仅可以移动手脚外没有任何事情可做。到了晚上,如果她没有被忘记的话,就被塞进一个狭窄的硬套,然后关入一个小铁笼里,再用布将笼子盖上。她经常挨饿。

如果她发出任何声音,父亲马上打他。“他从来没有对她说过话”,柯蒂斯写到:“他像狗一样向她咆哮。”

她母亲很害怕自己的丈夫,而且因为自己是个瞎子而不能照顾吉妮。

照料孩子的事情都由吉妮的哥哥去做。

但是哥哥遵照父亲的指示,也同样不同妹妹说话。

他每天迅速安静地给妹妹喂大量的牛奶和婴儿食物。

吉妮从来听不到任何声音。

由于害怕父亲,母亲和哥哥说话的声音都非常非常轻。

就这样,吉妮被父亲囚禁在小屋12年之久。

直到13岁时,她才被外界发现。

众人认为吉妮苦难的生活即将结束吧?结果,语言专家对她进行了长达7年的语言训练,发现训练的效果甚微。

她一直被观察和反复测试,几百部录像带记录了她的点滴进步。

在记录中发现,吉妮在获得自由后头七个月里学会了许多词。

但她表现得像刚说话的婴儿一样,从一个词到两个词,最后说到了三个词。

尽管语言学家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训练她,但她不像正常儿童那样发展。她从来不提任何问题,也不懂任何语法。她的语言发展异常地慢。

一般宝宝会有语言爆发式发育阶段,但这种爆发式的发展在吉妮身上没有出现。四年后,她才开始组词。她讲的话大部分像摘要的电报。

最后,但她的语言水平表达远比同龄人差很多,意外的是,经过训练,她的认知发展的效果比对语言发展效果明显。

吉妮

别错过宝宝发育的关键期,你真的“来不及”了!

3、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有一定时间,

需要给宝宝更多良性刺激。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孩子都存在关键期。

一旦错过这些时期,后期进行追赶相当困难。这也是目前国内非常重视孩子“关键期”培养的原因。

关键期培养事半功倍。但任何培养都必须适合宝宝的发展阶段,下表摘自《儿童发展心理学》,爸爸妈妈可以保存下来哦。

别错过宝宝发育的关键期,你真的“来不及”了!


双眼视觉为0~5岁

情绪控制约为1~5岁

习惯反应方式为0.5岁~5岁

同伴社会技能为3~7岁

语言为0.5岁~7岁

认知技能——符号为1.5岁~5岁

认知技能—比率为4~7岁

早期经验塑造婴儿终身学习的大脑结构,如果能按这些关键期循序渐进引导,宝宝能很好发挥他最好的潜力。

4、如何在规定时间内给宝宝更多刺激?

举个例子,我给大家讲一下语言发育的阶段吧。

可以参考下表:

月龄

正常语言发育

3个月

看到爸爸妈妈出现就露出笑容;

听到巨大的响声会吓一跳;

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当别人对宝宝说话时,他会安静下来或者微笑;

好像能辨别出爸爸妈妈的声音;

当宝宝遇到不同问题时,啼哭的方式会不一样。

6个月

当宝宝玩时会发出咯咯的笑声;

能简单地重复一些音节,比如“爸”;

用声音表达高兴或不高兴;

用眼睛寻找声音的来源;

对别人音调的变化有反应;

注意到有些玩具会发出声音;

能注意到音乐。

12个月

试图模仿一些单词;

会说简单的词语如“爸爸”、“妈妈”;

理解简单的句子,如“喝奶啦”;

理解大人的“不行”;

转头向发出声音的方向看。

18个月

当大人提到一个东西, 宝宝能把它正确指出来;

能辨别出亲人的名字、物品的名字和身体各部位的名字;

能在手势的帮助下理解和呼应大人的指令;

可以说8—10个词。

24个月

用食物的名字称呼食物;

使用简单词组如“来点牛奶”;

开始使用“我的”这样的词;

会问一两个问题,比如“我们走吗”;

在没有手势帮助的情况下,可以遵从一些简单的指令;

每个月都能多学会一些词语;

能说50个词,能听懂的单词超过50个;

有时,大人已经不能理解他的意思。

3岁

会说短的歌谣;

能够认出并分辨出几乎所有的常见物体和图画;

听从2~3个词语的指令;

能说出自己名字、年龄和性别;

理解身体的关系(如在上面、在里面、在下面);

陌生人能听懂宝宝大部分话语;

理解500~700个字;

会用名词、形容词和副词;

会唱歌。

每个阶段,宝宝都应具备不同的能力。

如果宝宝还没有达到这些能力,爸爸妈妈可以参照上表进行训练,这时候是事半功倍的。

但如果训练效果总是很差,我们就要考虑是否有其他原因?

例如,听不听得到?听不听得清?

这需要专业的听力筛查才能确定哦,如果有听力损伤而没有被及时发现,延误宝宝说话的时机,就会造成很多“异常”行为。

除了是否能听得清,宝宝能听得懂吗?

可能很多宝宝还没有达到开口的能力,但都能理解爸爸妈妈的意思,例如1岁的宝宝,当你打开书,问哪个是狗狗?哪个是猫猫?他总能指出来,这就是没问题的。

但如果宝宝总是答非所问,这时候可能要考虑是不是发育迟缓?或更严重的孤独症?

如果宝宝听得清,能理解,就是不开口,这时候需要我们帮助宝宝积累词汇量。

育儿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关注微信公众号“章岚育儿”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更有专家线上答疑,希望能帮助更多家庭解决育儿问题,更有章岚育儿交流群,欢迎您加入我们,为你实时提供育儿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