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隱忽現的「風疙瘩」,到底該拿它怎麼辦?

夏秋交際,朋友圈又哀嚎了起來:蕁麻疹又來啦!每逢季節交替,很多人皮膚出現一塊塊的似蚊蟲叮咬的紅色包塊,一撓一大片,不撓瘙癢難耐,晚上症狀加劇。

與蟲咬不一樣的是好大的包塊,一會兒自動消失了,一會兒突然出現。這種北方人們稱為“風疙瘩”,南方叫作“風疹塊”的,是醫生口中的蕁麻疹。。

忽隱忽現的“風疙瘩”,到底該拿它怎麼辦?

以本人身經十餘年與蕁麻疹鬥爭的經歷,歷任大夫都表示:蕁麻疹的病因很複雜,可以是化學,藥物,食物物理因素引發,也可以是感染因素誘發。

有資料顯示,約80%的兒童蕁麻疹與感染相關。醫生第一個要問的是最近有無發熱,咳嗽,拉肚子,用過什麼藥。

其次氣溫驟變(俗稱受風,著涼)也是一個常見原因。

忽隱忽現的“風疙瘩”,到底該拿它怎麼辦?

所以不同病因的蕁麻疹治療過程也不相同。

對於普通的急性蕁麻疹,口服抗組胺藥治療就可以了,只是要多鞏固幾天,以免反覆。如果有感染,又有用藥史,出現了蕁麻疹,此時區分是過敏還是感染,需要醫生詳細瞭解病史,藉助簡單的血液化驗,做一個大致區分,做到對症治療。

患蕁麻疹時,我們要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1.飲食宜簡單,清淡,柔軟。忌食酸腥辣,少吃筍、海鮮等食物。另外,腸道粘膜也可以出現蕁麻疹,可以表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

2.避免環境溫度忽冷忽熱,尤其是出浴時,注意包裹好,以免著涼。

3.如果出現氣緊,口唇腫脹,手足、陰囊腫脹,應該去醫院急診。因為蕁麻疹時的喉頭水腫會造成孩子窒息。

人群中出現蕁麻疹的概率不算低,與醫生配合,一般都能及時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