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4年再看小山智麗風波之紛擾 讓球不是真兇是非由歷史評說

24年前的今天,1994年廣島亞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國乒一姐鄧亞萍1-3輸給小山智麗丟掉冠軍。賽前很少有人能預料到,那場比賽會成為影響世界平臺數十年的經典戰役。30歲的前國手、前女單世界第一小山智麗那一聲聲刺耳的“喲西”,刺破蒼穹,至今還讓不少國人感到難以接受。

時隔24年再看小山智麗風波之紛擾 讓球不是真兇是非由歷史評說

然而20多年過去,小山智麗“叛國者”的標籤,逐漸被“海外兵團先行者”、“反抗國乒讓球先鋒”等取代,更多的人在同情當時小山智麗,並更加痛恨違反體育道德的“讓球”。筆者想表達的觀點是,讓球不是小山智麗事件的元兇,她本人的個性和選擇才是最關鍵的。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是一個性格決定命運的典型例子。

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時代的特色,要不為什麼父母與女子之間會有代溝?我們不可能代替古人去重新做決策,至於輝煌數十年的國乒曾有過讓球的歷史,自然有當時那樣做的充分理由和條件。當然按照道理來說,追求公開、公正、公平,這是體育精神的精髓,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很多項目,包括曝光率最高的乒乓球,也在向這個更陽光、更國際化的方向進步。

讓球,是因為國乒是“宇宙隊”

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國人對集體和個人的關係更認同前者,絕大多數國人過的都是有單位有工作的集體生活,對集體和國家榮譽的認同,遠非我們現在所能想象。那是一種自發的,對集體榮譽、對國家榮譽的認同,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在這裡我先舉個其他項目的例子——1974年德黑蘭亞運會中國首金得主蘇之渤。蘇之渤當時拿到的是男子手槍慢射金牌,主要競爭對手是日本的大畑政修。那時候沒有電腦,成績統計都靠裁判用比統計,蘇之渤打完比賽後在看了大畑政修打完最後一槍就會宿舍休息去了。蘇之渤多年後接受採訪時說:“當時哪有第一金的概念呀,我拿了冠軍也沒有特別興奮,還惦記著團體賽的成績,團體也確定了是第一名後,那種榮譽感比個人拿金牌時更強烈。當時我認為,集體的榮譽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永遠是次要的。”

當時沒有獎金,只有一張獎狀——這事兒拿到現在怎麼也說不過去,中國的亞運會歷史首金啊,沒獎金。那屆德黑蘭亞運會,中國代表團裡還有電影廠的同志,蘇之渤為中國隊獲得亞運歷史首金的一幕,後來也被製作曾成了電影。蘇之渤後來說:“電影上映後,我們都去電影院看了片子,挺有意思的。”

借蘇之渤前輩的故事,我們把鏡頭拉回到40多年前的中國,身臨其中你就能體會到那時候的國人,那時候的中國體育人與現在的風格上的不同之處。

國乒最早的讓球故事發生在57年前。1961年第26屆世乒賽在北京舉行,莊則棟、李富榮、張燮林、徐寅生四名中國球員打進男單四強。國乒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超級強隊。用“宇宙隊”來稱呼中國乒乓球隊,應該說是可以的。前四名都是中國球員,那麼誰來拿冠軍,還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半決賽前中國隊就決定,讓莊則棟來拿冠軍,當時最過硬的一條理由就是,莊則棟在男團比賽裡立了功。

要說讓球,最委屈的是張立

可能很多球迷都覺得,小山智麗是國乒“讓球”政策最大的受害者,那只是小山智麗鬧出的動靜太大。國乒歷史上受“讓球”政策最委屈的,是70年代的一姐張立。在劉國樑四五歲的時候,他父親專程帶他去了趟北京,去拜見這位國乒前輩。

時隔24年再看小山智麗風波之紛擾 讓球不是真兇是非由歷史評說

1971年名古屋31屆世乒賽,因名額有限,當時隊內最年輕的20歲小將張立只報了女雙一項。1973年薩拉熱窩32屆世乒賽,張立打進了女單半決賽,因遵循中國隊的“潛規則”她把決賽的機會讓給了30歲的胡玉蘭。

1974年9月1日,第七屆亞運會於在德黑蘭拉開戰幕,參加第七屆亞運會的乒乓球代表隊幾乎是以1973年第32屆的團體陣容為原班人馬。女團比賽,23歲的張立大放異彩。她帶領女隊連續打敗朝鮮、日本隊後進入決賽,在和韓國隊的決賽中,張立發揮出色,她接連打敗李艾莉薩和鄭賢淑,並和鄭懷穎配合,在女雙環節擊敗李艾莉薩和金順玉,中國隊拿到首屆亞運會乒乓球女團冠軍。此後張立又與鄭懷穎一起獲得女雙冠軍,女單比賽她一路殺進決賽,3-1擊敗韓國名將李艾莉薩,成為亞運會乒球首個三冠王。這次亞運會後,張立成為了國乒的新一姐。

1975年加爾各答33屆世乒賽,張立、葛新愛、鄭懷穎、胡玉蘭入選團體賽,決賽時中國隊以3-2戰勝韓國隊奪冠。女單決賽,張立的對手是北朝鮮的樸英順,在那個特殊的時代,這個是需要請示的,賽前教練組得到的上級答覆是——“友誼第一”。張立最終在實戰中1-3輸給樸英順屈居亞軍。據當時的報道,樸英順獲得世乒賽女單冠軍讓朝鮮舉國歡騰。樸英順回國後,坐上敞篷車,綿綿數十里,平壤二十萬群眾夾道歡迎。

1977年伯明翰第34屆世乒賽,中國女隊再次決賽戰勝韓國隊獲得女團冠軍。而女單比賽中國隊的“任務”是“護送”樸英順再次登頂。樸英順當時女單八強戰、四強戰都遇到了中國隊隊員,她被一路“禮送”進了決賽,決賽的對手還是張立,這次張立按照安排0-3輸給樸英順。中國隊真的是宇宙隊,我們不僅自己能壟斷冠軍,還能護送友軍登上世乒賽單打冠軍領獎臺,這樣的境界,是別的隊想都沒法想的。張立做出了巨大犧牲,在自己的職業生涯沒能拿到世乒賽女單冠軍。

世界第一不讓打奧運?聽聽教練怎麼說

關於小山智麗最煽情的標籤,就是1988年的女單世界第一,居然無緣漢城奧運會。這樣的反差放在當下,更是能博得很多網友的同情。可別忘了,中國乒乓球隊是宇宙隊,世界第一不是“最高指示”。

當然隨著時代的變化,80年代韓國等乒壇力量的崛起,國乒在世界範圍內並非沒有對手。當時中國隊的教練從集體利益出發,希望用更優化的力量來迎接外戰,於是在一些大賽裡就出現了內部安排讓球的現象。

1987年世乒賽女單半決賽,當時的國家隊主力何智麗被要求輸給隊友管建華,以增加中國隊的奪金幾率。但何智麗在比賽中沒有讓球,但沒有告知管建華,於是就以3-0贏了毫無思想準備的管建華。何智麗最終決賽戰勝韓國的梁英子而奪冠。不聽領導的安排,這個肯定首先就是把自己置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

1988年漢城奧運會前,何智麗的確是女單排名世界第一。當時中國乒乓球隊女隊主教練張燮林與何智麗同為上海老鄉,何智麗又是張燮林在國家隊裡的主管隊員。在漢城奧運會三人名單決定之前,國乒女隊的形勢是——焦志敏比較穩,而何智麗、李惠芬、陳靜都有機會。

張燮林回憶說,在備戰奧運會時,教練組會在每天的訓練對手安排上徵求主力隊員意見,當時與“左撇子”比賽一直比較困難的何智麗,卻從不選擇左手的對手進行訓練。“我通過長時間觀察發現,她心裡有‘小算盤’。她知道奧運會32名選手中沒有一個左手,而隊友就是她最具潛在的威脅。”張燮林說,“何智麗當時儘管多次戰勝那些歐洲的主要對手,但比賽經常打得異常揪心,一個球經常打上十來個回合。而且,幾乎所有歐洲選手都與何智麗打法相近,在備戰時都‘瞄’準何智麗來練。”

何智麗落選漢城奧運會,從教練的角度有這樣的說法,相信還是會有一些網友能夠理解,畢竟奪取奧運會歷史首枚女單金牌,這是中國女隊當時的頭等大事。不過張燮林後來透露,在中國隊決定不讓何智麗去參加奧運會後,何智麗找到張燮林說了一句狠話:“張指導,你以後回上海要小心了。”這句話讓張燮林非常傷心。

覆盤廣島之戰,退役國乒老將爆大冷

1994年10月13日,廣島郊區的亞運會乒乓球館舉行的那屆亞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中,小山智麗3-1戰勝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巴塞羅那奧運會女單、女雙雙料冠軍鄧亞萍奪冠。八進四的時候,小山智麗其實先贏了陳靜,然後半決賽的時候又贏了喬紅。也就是說,小山智麗當時是連贏三大名將奪冠的。

時隔24年再看小山智麗風波之紛擾 讓球不是真兇是非由歷史評說

鄧亞萍多年後回憶說:“那天比賽的時候何智麗是發揮得真的好。按道理來講我的這種進攻能力扛不過三板,我的進攻很猛,就是很兇了,而且力量也很大很快。但是那天何智麗防得非常非常好,居然防得我到處跑,到處跑著打她,然後還打不死她。”

需要注意的是,當時小山智麗已經30歲。上世紀80年代乒乓球一線球員的年齡比現在還低,一般25歲左右就退役了。當時中國隊對小山智麗確實有些輕敵,根本沒有料到她會打得這麼狠,這麼好。而且當時她已經遠離世界一線賽場6年,6年的蟄伏讓國乒的老教練、老隊友麻痺大意了。

當時鄧亞萍才21歲,但已經是巴塞羅那奧運會女單和女雙冠軍。在賽後的採訪中,小山智麗直言:“我為日本拿的這塊金牌比我作為中國選手獲勝時還要高興,我為擁有日本這樣的祖國而自豪,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打敗中國選手!我要為我的祖國日本奪取更多的金牌。”

小山奪冠的第二天,翻開日本各大報紙,反應都相當冷靜,大都引述她自己奪冠後的表露。但國內各傳媒的反應卻相當強烈,許多報紙為此發表述評,內容以責罵小山智麗為主,很多人對她的“喲西”表示很難接受。從此乒乓球界多了一個名詞——“海外兵團”。其實何智麗並非第一個出國代表別的協會打球的國手,只是她做得最恨、動靜最大。

性格決定命運,或是她最好的註腳

在漢城奧運會結束後,何智麗遠嫁給日本人小山英之,改名為小山智麗。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舉行前,小山智麗以丈夫有婚外情和受到虐待為由提出離婚並要求賠償,大阪高等法院裁決她獲得650萬日元的賠償費。小山智麗與小山英之離婚後搬出了小山家。2004年10月,小山智麗在大阪買了一套四房一廳新房。小山智麗說,新居在大阪的好地段。那是一幢十三層的大樓,她的新居在笫十二樓。她也買了轎車。小山智麗的弟弟何智勇到日本已十幾年。大學畢業後她弟弟在日本工作。

時隔24年再看小山智麗風波之紛擾 讓球不是真兇是非由歷史評說

何智麗是球場高手,但在情場上並不得意。何智麗生活在日本,在她的四周都是日本人。自從跟小山英之分手之後,何智麗就下定決心,再也不嫁日本人。而且客觀地說,小山智麗是那種情商不高的人,在國內與教練、隊友關係最後成為那樣,她到日本後人際關係也沒有搞得很好。日本天皇還曾接見過她,這在日本社會是比較高的榮譽,但小山智麗並沒有利用好這些人際關係的軟資源,自己的生存環境還是很一般,依然是在教球為生。

54歲的小山智麗如今依然單身,偶爾會回到上海探親,其他時間全在日本度過,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消息。對於自己的單身狀態,她曾開玩笑地說:”如果國內有好男人,我也願意在國內找個男人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