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槓桿對金融市場有什麼重大影響?

1 如何理解央行大放水動作?

近期中國央行採取了一些非比尋常的動作,在貨幣政策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水。

首先,採取數次降準。降準之後,接下來央行擴大MLF(中期便利貸)的擔保品範圍。

把不低於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包含了AA+級別的公司信用債券,優先涉及及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的債券以及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納入到了MLF的擔保範圍。

MLF可以說是目前央行釋放基礎貨幣的一個重要管道。

接下來央行在MLF的釋放上也出現了天量的放水。

難道中國的去槓桿要結束了?難道央行將採取放水的方式來讓金融資產持續膨脹?

我們都知道,央行一旦放水之後,銀行可以拿到了更多的錢,便會去做放貸,而貸款可能會助漲房地產等資產。難道房價準備大漲了?央行這一系列的動作到底意欲為何?

我們來從中去剖析一下。

我們先來解析一下,所謂的MLF(中期便利貸)是一種中期的貸款,期限大約在3~6個月。

不過銀行如果今天要拿到央行的這種貸款,必須要用自己的債券或者是票據作為擔保抵押給銀行,也就是銀行的抵押品越多,就可以向央行拿到更多的現金。

這本質就是是一種印鈔行為。

所以若MLF的擔保品擴容,銀行能夠拿來抵押的擔保品就更多了,也就是可以借更多的錢,不過央行把擔保品的範圍放寬。

真實原因可能多一個,是在準備設立防火牆。

2 債務違約,央媽也很緊張

近期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債券出現違約。

如果不想讓違約擴散成系統性風險,就要架設好一定程度的防火牆。央行採取MLF擴容的舉動,就讓我們一目瞭然。

我做一個解釋。

今天中國正在進行嚴格的去槓桿,去槓桿的核心是控制社融規模的增長。

當社融增長開始下降之後,勢必會出現風險事件也就是違約,所以我們近期看到大量P2P平臺爆雷跑路,或者諸多債券違約。

那如何能在去槓桿的環境底下保持著資金流動性呢?這時候央行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貨幣的投放是央行利用發放基礎貨幣,然後銀行進行借貸行為所形成貨幣槓桿。

這個槓桿叫做貨幣乘數。

貨幣創造有一個基礎貨幣跟一個槓桿貨幣的存在。

現在在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是去掉所謂的槓桿貨幣(緊信用)。這就導致高利率的資產容易會出現風險。

如果是資不抵債或者是資金池的業務,這裡面存在的風險都會非常高。因為有可能會借不到新錢去融後面的貸款。

可是,我們的金融機制要持續運轉,所以央行持續提供基礎貨幣(寬貨幣)。

這就是保障中低風險的貸款能夠順利的融資,而不至於去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這是中國在制度性上的優勢。

要知道在西方國家,如果要做這件事情,是很難做到定向的,必須讓所有的金融資產都出現一定程度的風險。

比方說,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從最高危的次貸,逐漸傳導到中風險到低風險貸款,結果導致幾乎所有的貸款都出現問題,演變得無法收拾,最終美聯儲只好跳出來充當最後貸款人,驚險的阻止危機擴散。

同樣的問題出現在歐債危機。希臘債券違約後,危機開始傳導到西班牙、意大利等等國家,差點引發歐元解體,歐洲央行也成為最後放貸人,阻止危機擴散。

制度上的優勢讓中國能夠做到跟西方國家不一樣的選擇。

在去槓桿的同時,仍要防範所謂明斯基時刻的發生。

3 設立防火牆,防範金融風險

於是需要設定幾道非常安全的防火牆,今天必須要設立什麼樣的防火牆?

提出幾個供大家參考:

第一,必須要時時補充基礎貨幣;央行採取降準、發放MLF等動作。

第二,要對重點型企業進行擔保;推動了大量的債轉股。

第三,確保銀行體系運作;MLF的擴容,讓銀行可以拿手上可能出現風險的資產,去向央行抵押而拿到現金。

第四,保障高質量國有企業,包含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擴大推動債務置換。

當我們做好這些保護,中國要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幾率就微乎其微。

在這幾道保護線以外的資產呢?

抱歉,這時候只能送大家四個字叫做——自求多福。

為什麼?

因為去槓桿勢必會有資產發生違約,而一旦違約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政府不可能全方位的去做保護。

可以見得,剛性兌付的打破,已經是非常明確的事情。未來我們都必須要時時警惕,手上的資產是否存在高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