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有讲究,要清润但不可寒凉,多降燥辅滋阴

《黄帝内经》中早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立秋过后,天地间阳气渐收,阴气渐起,早晚开始阴凉;而养生,也应顺应四时,滋润和保护五脏阴精;阴阳循环有道,以保养五行正气,以抵御外疾。

在五行中,秋季属金,对应则是肺;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开窍在鼻,主皮毛,秋燥伤肺则咳;而秋季最大的特点则是燥,燥最伤肺阴,气候肃杀,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人们常常会觉得口干、唇干、鼻干、咽干、渴饮不止、皮肤干燥,甚至大便干结等因“燥”所引起的病症。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深有感触了吧,尤其是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每每到了换季的时候,总会加重;而一入秋,全身上下都感觉到干燥,无论怎么喝水,都不像夏天一样,能够很快的缓解;尤其到了夜晚,室内室外温差较大,既不敢开窗睡觉,半夜又渴得睡不好觉;更有一些人,鼻腔干得受不了,甚至有血痂;还有一些人嗓子干疼,整日整夜干咳,咽喉炎加重。

这些都是秋燥引起的身体反应。

那该怎么办呢?

1. 保作息:民间素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到了秋季,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入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早起可以吸收晨露精华,以缓解燥气,通俗一点说就是早晨的空气湿度稍微大一些,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的滋润。

2. 调饮食:尽管秋天到了,但是秋老虎也同时来到,天气依然炎热,有些人还是喜欢吃冷饮,吃生冷食物,吃烧烤无节制,喝啤酒等等;生冷的食物会加重身体的燥气,将身体的湿气冻结而无法循环;而烧烤啤酒等重口味的东西会带走身体细胞内更大量的水份,导致身体更加渴水!所以,秋天一到就应该尽量远离夏季的食品,多吃润物。

润物首选就是梨;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

梨果: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当然了,许多人都会考虑复方的润物,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秋梨膏,配料中包括蜂蜜、赤砂糖、冰糖、干姜、甘草、杏仁、茯苓、金银花、菊花、罗汉果,大家也可以上网搜,这款秋梨膏也算是验方了;我吃了几次,就觉得身体上下的确有些润了,身体上干燥的反应有了很大的缓解。

网上也有一些推荐食品,比如这个茅根竹蔗水:鲜茅根50克,无花果3颗,鲜竹蔗500克,带皮马蹄500克,胡萝卜1根。大火烧开15分钟后,转小火再煮30分钟即可熄火;捞出汤渣,汤水可以放到冰箱里冷藏,喝时应再次加热至沸,放凉再饮。清热凉血、生津利尿。适宜人群:湿热内郁、平素烟酒不忌者尤其适宜。脾虚(寒)、气阴两虚者及孕妇慎饮。

秋季养生有讲究,要清润但不可寒凉,多降燥辅滋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