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有講究,要清潤但不可寒涼,多降燥輔滋陰

《黃帝內經》中早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立秋過後,天地間陽氣漸收,陰氣漸起,早晚開始陰涼;而養生,也應順應四時,滋潤和保護五臟陰精;陰陽循環有道,以保養五行正氣,以抵禦外疾。

在五行中,秋季屬金,對應則是肺;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氣、司呼吸,開竅在鼻,主皮毛,秋燥傷肺則咳;而秋季最大的特點則是燥,燥最傷肺陰,氣候肅殺,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人們常常會覺得口乾、唇乾、鼻幹、咽乾、渴飲不止、皮膚乾燥,甚至大便乾結等因“燥”所引起的病症。

講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深有感觸了吧,尤其是患有過敏性鼻炎的人,每每到了換季的時候,總會加重;而一入秋,全身上下都感覺到乾燥,無論怎麼喝水,都不像夏天一樣,能夠很快的緩解;尤其到了夜晚,室內室外溫差較大,既不敢開窗睡覺,半夜又渴得睡不好覺;更有一些人,鼻腔幹得受不了,甚至有血痂;還有一些人嗓子幹疼,整日整夜乾咳,咽喉炎加重。

這些都是秋燥引起的身體反應。

那該怎麼辦呢?

1. 保作息:民間素有“晝養陽,夜養陰”的說法;到了秋季,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腎等臟器得到充分休養。入秋後的作息應逐步調整為“早睡早起”的狀態。早起可以吸收晨露精華,以緩解燥氣,通俗一點說就是早晨的空氣溼度稍微大一些,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的滋潤。

2. 調飲食:儘管秋天到了,但是秋老虎也同時來到,天氣依然炎熱,有些人還是喜歡吃冷飲,吃生冷食物,吃燒烤無節制,喝啤酒等等;生冷的食物會加重身體的燥氣,將身體的溼氣凍結而無法循環;而燒烤啤酒等重口味的東西會帶走身體細胞內更大量的水份,導致身體更加渴水!所以,秋天一到就應該儘量遠離夏季的食品,多吃潤物。

潤物首選就是梨;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解酒的作用;用於熱病傷陰或陰虛所致的乾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於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症。

梨果: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等功效,適用於熱病傷津煩渴、消渴症、熱咳、痰熱驚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腫痛、消化不良。

當然了,許多人都會考慮複方的潤物,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款秋梨膏,配料中包括蜂蜜、赤砂糖、冰糖、乾薑、甘草、杏仁、茯苓、金銀花、菊花、羅漢果,大家也可以上網搜,這款秋梨膏也算是驗方了;我吃了幾次,就覺得身體上下的確有些潤了,身體上乾燥的反應有了很大的緩解。

網上也有一些推薦食品,比如這個茅根竹蔗水:鮮茅根50克,無花果3顆,鮮竹蔗500克,帶皮馬蹄500克,胡蘿蔔1根。大火燒開15分鐘後,轉小火再煮30分鐘即可熄火;撈出湯渣,湯水可以放到冰箱裡冷藏,喝時應再次加熱至沸,放涼再飲。清熱涼血、生津利尿。適宜人群:溼熱內鬱、平素菸酒不忌者尤其適宜。脾虛(寒)、氣陰兩虛者及孕婦慎飲。

秋季養生有講究,要清潤但不可寒涼,多降燥輔滋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